〈20+歲青年的煩惱〉2013北藝冬季公演
看了12/28 Sat.午場的《商人+金龍》,非常好看,演出中享受著演出與我自身的對話,久久不能自已。
上半場《商人》演出結束後中場休息時遇上系上大一的學弟妹,正感嘆著:「天阿真的好好看」時,學弟說:「怎麼辦?學姐,我都看不懂。」才發現真的是《少年維特的煩惱》阿:關於存在主義這件事。
關於《少年維特的煩惱》,其實維特不是少年,學者分析文中的少年應該是20-30歲的青年,聽了學弟的想法,思索了一下為什麼他們看不懂...可能因為他們才19歲,還沒想過為什麼自己會存在,存在為了什麼?「活著」是否存在吧?(但我有的朋友16歲就在思考存在主義了 我輸了oh no)
WIKI頁面中寫道:
存在主義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
我想劇本講的不只是工作是否是人生的意義,也不只是經濟體制下的悲哀,我解讀的是存在價值的被評價、誰有資格評價、評價的意義是?等等...工作薪資高社經地位高?為什麼?書讀得少所以只能賺辛苦錢?為了賺錢工傷理所當然?被管理與管理階層喝的水不一樣?
劇中的時空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我喜歡這齣戲很強大的劇本結構,真是正中紅心---身為憤青的我。
第一次看波梅拉的戲感受很深,他是法國當代難得編導奇才,《商人》這齣戲也讓他得了戲劇文學大獎。有機會真想把他所有其他作品都拿來看一下。
很喜歡劇中一段台詞:「他說死了才是真的存在」
之前看叔本華對於存在的論文,他講了一堆我全部都忘了,倒是提到有個他不支持的反論:「宇宙很大時空很長不可預料我們無從得知,人生時間相對很短,所以出生之前與死之後的時間是長的,在活著的這段時間不是存在的,不活著才存在。」
花了不少時間在思考存在的我,發現快樂是活著最重要的目標,但因為慾望讓我們快樂,所已太多人被慾望控制了甚至曲解快樂的本質,像我這種少數質疑存在的人,有某部分也是被慾望控制了,因為想要得太多,不能接受的也太多。真的好難阿。
這個製作各設計和導演都配合得非常好,導演手法很棒,燈光舞台看著很舒服,演員都恰到好處,明天還有一場,錯過你自己在家哭吧阿哈哈哈。
對了,我為了《商人》中場之前竟然沒有謝幕這件事有點困惑,手舉著想拍想說燈暗後還會燈亮吧結果竟然就叫我們出去惹,很想為大家鼓鼓掌的說。真的很好看阿。
接下來談談《金龍》,我沒看過劇本,但我想劇本可能已經設定兩個女演員飾演的角色的分配,劇本結構很厲害很屌,看這齣戲讓我心有戚戚焉又是存在主義,我中毒了吧哈哈。
劇中敘述的情節我心有戚戚焉,為什麼呢?之前去紐約的時候在電車上、各處遇到的華人非常多...最弔詭的是:大部分在紐約的華人,只要住在chinatown的,通常都不會講英文,而且一點也看不懂一點也聽不懂完全不會說英文的華人非常多。為此我在紐約困惑很久,常有華人阿伯來攀談,問我會不會講英文:「幫我跟他說我想要...」因為他們不會講英文,也看不懂,若遇到生活問題時,只能求助會講英文的年輕華人。
我甚至有遇到在電車上主動問我從哪來的福建阿伯,他住在紐約二十幾年,小孩都當醫生了,他一個英文字也看不懂、聽不懂、不會說,但他真實住在這裡二十年...他跟我攀談的幾十分鐘內,話題圍繞在想念家鄉,還是中國好...什麼的,但因為孩子都不想回中國、中文也不大流利,所以他還在這裡,久久回去家鄉都不想回紐約。
劇中後段,中國工人(女演員)獨白:「我變得怎樣了?我旅行了好久。」幹,已哭。〈我覺得我講得好像很好笑〉我總在旅行的時後尋找存在的意義,甚至把旅行當作存在的意義,但旅行的當下又會想家,想著能自在說中文的感覺,想著這裡不是屬於我的地方、想回家。
講回金龍,導演手法很強,節奏掌握很好,演員詮釋不錯,各設計配合很好,又是個好製作,明天還有一場午場,一樣沒看到你自己在家哭吧阿哈哈哈哈哈。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2013台北藝術節「三姐妹-人形機器人版」劇評
「三姐妹-人形機器人版」
導演_平田織左
人形機器人開發_石黑浩
劇團_日本青年團劇團、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
台北藝術節2013 三姐妹人形機器人版網站
當時買票純粹因想看三姐妹各種改編,之前傅裕惠老師給我們看某英國劇團二十年前,利用多媒體、現場樂團演奏、moniter等改編三姐妹的影片(我竟然忘記人家劇團名字),因為老師說改編比創作還難,尤其這種已經好幾千甚至萬種改編的劇本...契柯夫、易卜生演到爛掉的作品,要怎麼吸引觀眾進劇場、怎麼創新製作,絕對是值得研究的。
因此,當初早鳥還沒開始時,看到有機器人的「三姐妹」我就決定要看了,這也算是偶戲的一種,我個人很喜歡「偶」,偶與真人演員的距離是個有趣的東西,還有偶跟演員的互動等等...抱著自稱專業戲劇人的心情來到了劇場,到現場才發現:原來大家都衝著機器人演戲很新奇、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此題材而來!我真是太落伍了!
好吧,由此可見這齣戲的第一步就成功了:「用機器人做改編」非常吸引人,原本不期待他們有什麼特別讓我讚賞的部分,頂多就是機器人吧!抱著這種心情進劇場了,兩三百人的水源,觀眾坐滿卻異常安靜...劇場首要important!氛圍創造成功!「讓大家安靜和諧」!
劇進行後氛圍就像一開始一樣,安靜和諧,演員也讓人感到和諧,觀眾竟然也完全進入和諧氣氛...驚訝如我!(畢竟我都是疏離看戲)至此,感受到燈光與佈景在演出開始前的重要性了:場上一開始讓觀眾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有意義的,若忽略掉此點,放在上面的東西沒意義、又妨礙氛圍創造,難聽點就是多此一舉。
觀眾沒意識到,走進劇場看到台上的那一刻起,就進入觀眾的「角色」了,完全進入氛圍裡,還配合著劇目的進行,舞台設計、燈光設計還真厲害,我還是第一次感受這麼深「營造與持續氣氛」的存在感那~麼強!(就是大家都沒發現自己也被和諧了)
繼續抱著「哼」的心情,在進行到20趴時就改觀了,機器人除了吸引觀眾進來以外,改編的讓人佩服阿~倒地~
一比一的劇中時間與真實時間是該劇特色,也是最難處理的部分,看的當下劇場是相當安靜的,沒有高出整齣戲平均氛圍太多的部分,也沒有低於平均太多的部分,即使這樣講好像整齣戲“很平”,但精髓就在這兒!觀眾感受到的是一種低迷卻充滿各種張力的氛圍!我覺得導演很厲害就因此,竟然能把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的戲,用平和的氛圍製作!畢竟人家羅蘭巴特的「晚安母親」高潮迭起的才好看阿!這齣戲竟然和諧的很好看!
導演在劇中時間同真實時間的條件下,將各種戲劇拍、張力抓得恰到好處,人與人的對話丟接不過分,就像真實世界中的流動。
「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這樣的戲很難導,演員處理也必須細緻,畢竟劇場語言與真實世界不同,要做到時間流動相同(意思是劇中種種發生1.5小時,我們看戲也是1.5小時)就必須在各個取捨間選擇,而且選擇比一般的戲還要少(因為不能擅自把時間跳多少,用換景換燈轉換),例如剛剛說得羅蘭巴特的「晚安母親」~想看劇本自己去google吧!
即使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流動,卻不無聊、不失戲劇性,焦點處理也很棒,不僅將圖像焦點處理得好、也讓流動焦點走在一定節拍上。劇一開始,大姐走進一樓客廳,將正對於觀眾、最下舞台、近乎center的矮凳拉往左舞台一點點,坐上左舞台的arm chair,建立起該矮凳於此劇中的重要性,因為多次有演員背台坐在那個位子上,哪樣坐很「重」,但如果背台,以圖像焦點形狀強調的方式來說,那個位子即使很「重」但可用的方式非常多,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它「重」或是「不協調」~因為導演的各種處理都是符合圖像焦點強調的!這講起來很複雜,沒學過的人應該都聽不懂,有機會沒看過的大家能看就看吧~焦點處理的好也是我很佩服的地方,當然改編比焦點處理更難,畫面處理都很和諧、群眾場面處理很好,流動都合理活潑(在和諧氣氛基礎上),我講的還是太複雜了...有看得人希望你們有共鳴。
改編後台詞不矯情、不刻意討觀眾笑點,且成立在「真實世界時間上」仍使人自然發笑。也不經意的(至少對我來說啦哈哈)吃到契柯夫當年強調的「寫實主義」~畢竟現在人看寫實主義都會看到睡著呢尤其是名字都是用原文名字演戲時~我根本記不住誰是誰阿~ㄏㄏ~我個人很討厭原文名字翻譯的戲,寫實基礎就是要有錢,沒錢做出很寫實的,或是就算錢很多,佈景弄的寫實演員演得很不寫實(因為很不符合1890年當時人類會說的話,我也不知道當時人類會怎麼說話)種種落差,導致我自己看一堆寫實戲都覺得非常難看,導演和設計配合和表導取捨都沒做好等等...(此種看戲經驗不少 噁~想到做噁阿~)
對我來說這齣戲最讓我學習到的如此上,機器人和人類和未來的省思對我來說只是主餐吃完的甜點了,變成一種提味,東西吃飽了還有好吃的甜點,讓我非常滿足~
機器人與真實人類的省思摻雜其中恰到好處,三姐妹各角色處理、改編再加上機器人元素,吃得好飽~!我今天著實發胖了!(好!去跳鄭多燕轉成肌肉。嗯?你們不知道運動是要提高基礎代謝嘛?就是把肥肉銷掉長肌肉啦!一天總消耗>吃進去的熱量>基礎代謝 這樣就會瘦阿~)
導演_平田織左
人形機器人開發_石黑浩
劇團_日本青年團劇團、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
台北藝術節2013 三姐妹人形機器人版網站
當時買票純粹因想看三姐妹各種改編,之前傅裕惠老師給我們看某英國劇團二十年前,利用多媒體、現場樂團演奏、moniter等改編三姐妹的影片(我竟然忘記人家劇團名字),因為老師說改編比創作還難,尤其這種已經好幾千甚至萬種改編的劇本...契柯夫、易卜生演到爛掉的作品,要怎麼吸引觀眾進劇場、怎麼創新製作,絕對是值得研究的。
因此,當初早鳥還沒開始時,看到有機器人的「三姐妹」我就決定要看了,這也算是偶戲的一種,我個人很喜歡「偶」,偶與真人演員的距離是個有趣的東西,還有偶跟演員的互動等等...抱著自稱專業戲劇人的心情來到了劇場,到現場才發現:原來大家都衝著機器人演戲很新奇、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此題材而來!我真是太落伍了!
好吧,由此可見這齣戲的第一步就成功了:「用機器人做改編」非常吸引人,原本不期待他們有什麼特別讓我讚賞的部分,頂多就是機器人吧!抱著這種心情進劇場了,兩三百人的水源,觀眾坐滿卻異常安靜...劇場首要important!氛圍創造成功!「讓大家安靜和諧」!
劇進行後氛圍就像一開始一樣,安靜和諧,演員也讓人感到和諧,觀眾竟然也完全進入和諧氣氛...驚訝如我!(畢竟我都是疏離看戲)至此,感受到燈光與佈景在演出開始前的重要性了:場上一開始讓觀眾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有意義的,若忽略掉此點,放在上面的東西沒意義、又妨礙氛圍創造,難聽點就是多此一舉。
觀眾沒意識到,走進劇場看到台上的那一刻起,就進入觀眾的「角色」了,完全進入氛圍裡,還配合著劇目的進行,舞台設計、燈光設計還真厲害,我還是第一次感受這麼深「營造與持續氣氛」的存在感那~麼強!(就是大家都沒發現自己也被和諧了)
繼續抱著「哼」的心情,在進行到20趴時就改觀了,機器人除了吸引觀眾進來以外,改編的讓人佩服阿~倒地~
一比一的劇中時間與真實時間是該劇特色,也是最難處理的部分,看的當下劇場是相當安靜的,沒有高出整齣戲平均氛圍太多的部分,也沒有低於平均太多的部分,即使這樣講好像整齣戲“很平”,但精髓就在這兒!觀眾感受到的是一種低迷卻充滿各種張力的氛圍!我覺得導演很厲害就因此,竟然能把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的戲,用平和的氛圍製作!畢竟人家羅蘭巴特的「晚安母親」高潮迭起的才好看阿!這齣戲竟然和諧的很好看!
導演在劇中時間同真實時間的條件下,將各種戲劇拍、張力抓得恰到好處,人與人的對話丟接不過分,就像真實世界中的流動。
「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這樣的戲很難導,演員處理也必須細緻,畢竟劇場語言與真實世界不同,要做到時間流動相同(意思是劇中種種發生1.5小時,我們看戲也是1.5小時)就必須在各個取捨間選擇,而且選擇比一般的戲還要少(因為不能擅自把時間跳多少,用換景換燈轉換),例如剛剛說得羅蘭巴特的「晚安母親」~想看劇本自己去google吧!
即使劇場語言同真實世界流動,卻不無聊、不失戲劇性,焦點處理也很棒,不僅將圖像焦點處理得好、也讓流動焦點走在一定節拍上。劇一開始,大姐走進一樓客廳,將正對於觀眾、最下舞台、近乎center的矮凳拉往左舞台一點點,坐上左舞台的arm chair,建立起該矮凳於此劇中的重要性,因為多次有演員背台坐在那個位子上,哪樣坐很「重」,但如果背台,以圖像焦點形狀強調的方式來說,那個位子即使很「重」但可用的方式非常多,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它「重」或是「不協調」~因為導演的各種處理都是符合圖像焦點強調的!這講起來很複雜,沒學過的人應該都聽不懂,有機會沒看過的大家能看就看吧~焦點處理的好也是我很佩服的地方,當然改編比焦點處理更難,畫面處理都很和諧、群眾場面處理很好,流動都合理活潑(在和諧氣氛基礎上),我講的還是太複雜了...有看得人希望你們有共鳴。
改編後台詞不矯情、不刻意討觀眾笑點,且成立在「真實世界時間上」仍使人自然發笑。也不經意的(至少對我來說啦哈哈)吃到契柯夫當年強調的「寫實主義」~畢竟現在人看寫實主義都會看到睡著呢尤其是名字都是用原文名字演戲時~我根本記不住誰是誰阿~ㄏㄏ~我個人很討厭原文名字翻譯的戲,寫實基礎就是要有錢,沒錢做出很寫實的,或是就算錢很多,佈景弄的寫實演員演得很不寫實(因為很不符合1890年當時人類會說的話,我也不知道當時人類會怎麼說話)種種落差,導致我自己看一堆寫實戲都覺得非常難看,導演和設計配合和表導取捨都沒做好等等...(此種看戲經驗不少 噁~想到做噁阿~)
對我來說這齣戲最讓我學習到的如此上,機器人和人類和未來的省思對我來說只是主餐吃完的甜點了,變成一種提味,東西吃飽了還有好吃的甜點,讓我非常滿足~
機器人與真實人類的省思摻雜其中恰到好處,三姐妹各角色處理、改編再加上機器人元素,吃得好飽~!我今天著實發胖了!(好!去跳鄭多燕轉成肌肉。嗯?你們不知道運動是要提高基礎代謝嘛?就是把肥肉銷掉長肌肉啦!一天總消耗>吃進去的熱量>基礎代謝 這樣就會瘦阿~)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抽到rush tkts!WICKED!
我和西班牙朋友isabell一起在我在紐約的最後一個晚上抽到wicked的rush tickets!!!兩張!!!
我總共來抽wicked三次了,這次抽wicked票不知道為何我胸有成竹的!沒想到在抽的時候,第二個就抽到我!原本還擔心自己的名字他們不會念,沒想到一聽只遲疑一秒,我就大聲尖叫出來!真的很開心能夠抽到wicked的票,爽坐第一排,僅用900元台幣,而且不是partial view!!!!!非常幸運!!!第二排觀眾甚至需要付450元美金呢!總之,自己真的非常幸運能抽到!最後一天在紐約非常開心,和isabell有愉快的一天。
我和她是在最後一個host家認識的,那個host是中國人但不會講中文,是個人很好的host!算是旅途中我感受最放心的host了!也讓我結識了好朋友Isabell,以後我要去西班牙找她玩。
wicked,我個人對劇情、導演手法沒有很有感受,可能是因為我腦海中覺得Broadway賺錢音樂劇就是那樣,所以我沒有很focus在那上面,但是舞台技術、設計們都非常厲害,讓我見識到Broadway劇場的財力,不只是演員們的品質比其他戲更突出,舞台技術、懸吊技術、燈光設計、舞台設計、小道具大道具設計們...化妝、服裝設計、執行都非常非常厲害...這齣戲讓我見識到投資錢多寡與否在Broadway是多麼重要,反觀其他皆為Broadway製作卻不賣座或相對不賣座的戲...我想在Broadway要賣座很重要的就是舞台效果、視覺感受,單純的play無法滿足更多劇場外的觀眾群,如果要吸引更多的非劇場愛好者走進劇場,在Broadway你需要的是厲害的設計群,不只是厲害的表導組。
關於wicked有很多很多劇透、劇評在網路上,大家可以去google看看,也有很多相關影片,我就不多加贅述,這齣戲對劇場人來說,很值得學習設計、技術部門,完全打破原本的劇場世界觀...因為他們真的很厲害!(也很有錢!)
整場戲我目不轉睛盯著樂團指揮看,他超帥的==就在我前面一點點,嗚~~~~~(花癡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Lucky Guy (Broadway/Tom Hanks)
1000元台幣在百老匯看Tom Hanks!爽!我坐在最後一排但是比國家戲劇院二樓第一排距離 還近!明天演完最後一場後Lucky Guy就停演了,今天早上在排隊買rush tkts時,認識了一個在紐約生活的韓國人,講話口音超重但我還 是可以跟他溝通,相較之下我覺得我口音很少,至少紐約人只是嫌我 講話聲音太小,每次我買東西他們都會叫我再重復一遍...但我還 是要努力加油我的英文口說><我不喜歡別人聽不懂我說話。
Broadway和Off Broadway差別在:看戲的人比較有錢,禮服著裝看戲的一大 堆,場內少見低於25歲觀眾,如果你看起來年紀很小,其他人就會 一直盯著你看..就是我啦。
這些天看戲後...發現華人、亞洲人真的不是劇場的消費者!我覺 得很奇怪,尤其Broadway中可能因為價位太高,幾乎都是白 人。off Broadway也一樣,即使價位較低,華人觀眾也很少,所以我 總是覺得自己是稀有動物。
我穿拖鞋t shirt進劇場,大部分人都穿禮服我超尷尬的,當然還是有人穿 拖鞋阿,but即使他們穿禮服,也無法掩飾他們看戲的眼光不足( 咦)坐我這區的觀眾好多劇場笑點拍都不吃,奇怪,連我這個英文爛 的人都懂那些笑點跟著笑,這些觀眾卻不吃,後來我發現他們是跟不 到那些拍,因為當拍結束後他們會有一些疑問的氣場,絕對不是聽不 懂英文那種疑問的氣場,我想你們應該懂。
忘記跟大家說,在紐約劇場內是可以飲食的,會有酒吧在觀眾席最後 方,也會有賣零食的劇場人背着一堆零食叫賣,很Q。

(右上舞台黑人為今年Tony Awards最佳男配角)(所有辦公桌上的電腦都是真的可開有電喔,辦公桌都有輪子滑動,一種滑動出場的概念)
帶位的老兄是個很聒噪的gay,心裡所有os都會講出來,當有人 在劇場內拍照時,他就很大聲的、手持手電筒說:「不要拍照不要拍 照那邊的觀眾欸對就是你刪掉刪掉,剛剛拍的要刪掉好嗎?謝謝謝謝 。」甚至隔空叫包廂的觀眾幫忙拉帘子,用手電筒照超遠的包廂觀眾 的頭、和超遠的觀眾講話。我沒拿到節目單他還一直碎碎念「我沒給 你嗎?我記得我有給妳阿?阿我可能記錯了吧?給你兩本,如果你要 給你朋友的話,或是你可以給你沒看戲的朋友阿,你要兩本嗎?」. ..老兄...你都給我兩本了我要說不要嗎...我想拒絕時你就 說「可以給你朋友」...囧
此戲一句話形容:台灣做不起來這齣戲。O_Q如果硬要做的話大概 又是某種公式的出現...不想講嗚。
裡面超過十個男角色,有幾個角色台灣找不到那樣的演員。手指頭算 得出來可駕馭的男演員...兩三個。還有黑人角色、配角的演技都 那麼好...Broadway真的太厲害太高強了...邊看邊在 感慨(啥)
這齣戲非常紐約,台灣人應該不吃這套,即使我覺得整個劇本真的很 好很值得做,但要做的話拜託不要在某劇團那套了,oh fuck我會崩潰!!!!
這齣戲的導演George C. Wolfe是「美國天使」的導演!沒錯!就是十年前的Angel s in America!他導的實在是太好了嗚嗚嗚怎麼那麼厲害嗚嗚嗚嗚 嗚!劇作家Nora Ephron將故事中所有角色、除了男主角McAlury外,都 打破第四面牆對觀眾講McAlary這個人的故事。所以更需要導 演詮釋、實現那些結構設定!無法形容的厲害!有機會我一定要看美 國天使的影片(有的話)
Mike McAlary是得普利茲獎的記者,此戲場景幾乎都在「新聞編輯 室」,讓我這個反媒體壟斷的台灣人看的熱血沸騰,一講到新聞一定 就脫離不了那些第四權或是新聞自由或是「新聞編輯室公約」... 總之避免眼花繚亂,等劇本出了我會買,想看的人可以跟我借(ㄧㄣ ˋ)(劃線)
Broadway和Off Broadway差別在:看戲的人比較有錢,禮服著裝看戲的一大
這些天看戲後...發現華人、亞洲人真的不是劇場的消費者!我覺
我穿拖鞋t shirt進劇場,大部分人都穿禮服我超尷尬的,當然還是有人穿
忘記跟大家說,在紐約劇場內是可以飲食的,會有酒吧在觀眾席最後

(右上舞台黑人為今年Tony Awards最佳男配角)(所有辦公桌上的電腦都是真的可開有電喔,辦公桌都有輪子滑動,一種滑動出場的概念)
帶位的老兄是個很聒噪的gay,心裡所有os都會講出來,當有人
此戲一句話形容:台灣做不起來這齣戲。O_Q如果硬要做的話大概
裡面超過十個男角色,有幾個角色台灣找不到那樣的演員。手指頭算
這齣戲非常紐約,台灣人應該不吃這套,即使我覺得整個劇本真的很
這齣戲的導演George C. Wolfe是「美國天使」的導演!沒錯!就是十年前的Angel
Mike McAlary是得普利茲獎的記者,此戲場景幾乎都在「新聞編輯
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劇Natas
編自「戰爭與和平」小說。
這齣戲是我誤打誤撞去看的,起因是在排某齣戲rush
ticket時,有幾個打扮很美的gay來發明信片,看他們
的樣
ticket是我看過最貴的,49元,但基於gay們說這是和s
leep no more同個製作人的戲,就更是激起我的興趣
了~~~看到這齣戲
對有看頭,因為是在奇怪地址!不
昨天到了那邊後,找很久發現....fuck原來旁邊那個奇怪空
(圖片是女主角Natasha)
帳篷劇的特色就是會在城市的邊緣、帳篷內的演員與觀眾是封閉的近
大「合作意願」,使得
我今天真正見識到惹。
帳篷內不是鏡框式舞台,是個奇怪餐廳,四週都有高起的舞台區!他
KAZINO,又是slee
到底是什麼,結果又是他們塑
們拿著椅子到你旁邊坐,或是叫觀眾拿著信拿給另一
我是最低價觀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但是其他觀眾有好多高級餐
開場時全部走出來對每
們演的是誰,他們也會回答。戲一開始就建立
麗,看到的皮草都是真的,絲質衣服也都是真正高級的絲布,甚至刺
舞台(其實只是個站台
(圖片是男主角Pierre)
這齣音樂劇是我看下來最喜歡的一齣,演員唱的都超好、長得很好看
體驗,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個影片介紹,
牌的是超帥的金髮男,我看到替身ㄉㄉ是黑人光頭...雖然說耍
法說服我女主角
(金髮壞男Anatole)
劇情:一個女的在結婚前夕未婚夫離開家去打仗,然候她在劇場遇上
輿論影響、自殺未遂的
推薦下面的影片,點進去看就懂惹!
http://mobile.nytimes.com/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Vanya and Sonia and Masha and Spike
昨天看了今年東尼獎最佳戲劇Vanya and Sonia and Masha and Spike這個戲共6個演員,其中3個是百老匯實力派老演員,其 中一個算是新生代超強喜劇演員,剩下兩個雖是配角但也非常出色, 作為陪襯的演技也很好、聲音很棒,女主角Masha是海鷗裡面那 個吝嗇演員媽媽,演員原本是Sigourney Weaver但昨天那場是Linda Marie Larson主演,我偷偷聽到前台人員說,他前幾天才排兩次今天 就直接上,還演的超好,超級厲害!實力派女演員!雖然他的名字只 會出現在替代演員名單上,但他的表現非常出色,演的很細緻、精確 …看的時候的心情複雜敢大概就來自這個吧…不只是她,男主角Da vid Hyde Pierce飾演Vania(in凡尼亞舅舅),中間有段長達十 分鐘的獨白非常非常非常乘以一百倍的精彩,當他獨白下場後,我憋 着不站起來拍手怕擋到人,全場尖叫鼓掌歡聲雷動,因為實在太厲害 了~~~~就算花1000塊的票錢只能看到這段也非常值得~~~~

(由左到右 Masha的年輕男友Spike、Sonia、電影明星Masha、海鷗Nina、凡尼亞舅舅Vania)
這齣戲是改編自Chekov契克夫劇本:海鷗、三姐妹、凡尼亞舅 舅、櫻桃園。整個故事以chekov作品圍繞,海鷗中的妮娜也摻 了一咖,原著中Masha(海鷗的電影明星媽媽)的年輕老公在這 齣戲大躍進…犯規的壩佔了超多笑點,Spike被塑造成行為像1 0歲的29歲廢物(咦),非常好笑!感覺這齣戲改成台灣的也會很 賣,因為沒啥文化隔閡問題,前提是導演要導的好阿喝…笑話都不出 來就不好笑惹~
看完這齣戲心中感慨又感動又滿足快樂,我只想告訴想當演員並且真 的有熱情想走這行的人:「如果我這一生中,有一個能與百老匯演員 演技不相上下的朋友,我會為你驕傲,並且打從心底的為你開心,到 那個時候這世界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真的很想當演員,絕對不要輕言 放棄,沒有什麼艱難的事情不需要努力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在台灣大 舞台的人很厲害,到百老匯看看吧,一山比一山高!這個世界絕對不 是你想象的那樣而已。」
最近更是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需要去羨慕或是評價別人 ,當我心中有些評價的時候,我會很認真地評價自己『評價別人的心 情』,所有事情都是你的選擇,沒有對或錯,也不用覺得自己比別人 差、比別人低等,因為最重要的是你怎麼評價你自己,怎麼平等看待 所有的人。
昨天我體會到了「真正的American」,實實在在cultu re shock了,第一次在不知道情況下參加了「除了我以外全部都是 年輕白人男女」的home party…著實上了一課!這不是去pub能感受到的。我只能這 麼說!Don’t judge the others.這句話在我心裡紮的更深。電影中場景絕對不比自己 走入來的真實!
拜訪了新的host家,這個住在「紐約的天母-下東城區」的ho st養了一隻貓叫Max,是土生土長美國人,他家在Downto wn,我們去的BBQ的地方也在downtown---是紐約地 價最貴的地方。他說很多紐約人想搬來這附近,但是太貴了付不起。 我騎他的腳踏車在downtown晃,空氣中沒有我厭惡的紐約垃 圾味,路上沒幾個遊客,路人組成和在Queens和Brookl yn不一樣,房子不會舊舊的、街區中還有高級私立高中國中國小等 ,安靜的街坊環境… 感覺就像藝術家生活的地方,很好。嗚我也想住在這~
紐約的貓咪都很肥,因為有很多老鼠可以吃!連街貓也都肥!好幸福 !Max超肥!
紐約的夜店管超嚴,未滿二十一禁止進入,而且都真的有在檢查說~

(由左到右 Masha的年輕男友Spike、Sonia、電影明星Masha、海鷗Nina、凡尼亞舅舅Vania)
這齣戲是改編自Chekov契克夫劇本:海鷗、三姐妹、凡尼亞舅
看完這齣戲心中感慨又感動又滿足快樂,我只想告訴想當演員並且真
最近更是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需要去羨慕或是評價別人
昨天我體會到了「真正的American」,實實在在cultu
拜訪了新的host家,這個住在「紐約的天母-下東城區」的ho
紐約的貓咪都很肥,因為有很多老鼠可以吃!連街貓也都肥!好幸福
紐約的夜店管超嚴,未滿二十一禁止進入,而且都真的有在檢查說~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Punchdrunk-Sleep no more 紐約實境劇場 immersive theatre
Sleep no more今日看完!
如果你不知道這齣戲你就太low了,這是在紐約一處廢棄工廠重新裝潢佈置後,共七樓的環境劇場,劇團名叫Punchdrunk,每一樓每一間房間都有佈置都可能有戲,所有進場觀看的觀眾不准攜帶任何物品,所有人必須戴面具,所以場內沒戴面具的人就是演員。此戲以馬克白為主軸改編,所有觀眾被規定不能說任何話在劇場裡,你無法得知哪條路會是比較好的,戴著黑色面具的工作人員不會對你說任何話,他如果不准你走就只會伸手而已,演員有可能會對你伸手(非常可怕我不敢把手伸過去),或是突然在你背後抱你,或是很近的看你,總之就是很可怕就是惹,我的衣服還被馬克白手上的血噴到,他還用都是血的手推我><
在外面等進場時,非常怪異,因為那個怪異工廠外觀只有一些小小的牌子寫the mictarrick hotel ,大家有秩序地排隊,一個穿黑衣的黑人走出來拿著很像台鐵檢票器的東西在問東問西,他一看到我的學生證就說「你是上個月訂票的對不對」,很明顯他是票務==超瞭解誰何時訂票。其他人都刷美國身分證。走進去後超黑超黑超黑,伸手不見五指,為此我還偷偷帶了手電筒在身上,造福一些人,因為實在太黑了,尤其是當我們結束好寄物(要三塊美金!強制!)前往lobby時,那條路真是他媽的黑,手電筒也太好惹~我們上了電梯,一群人戴上面具,上升一樓後,門一開,一個人走出去,電梯先生馬上關門說:「good luck!」因為實在太黑了大家都很懼怕!我心跳超快!!所以當他一個人被留在那一樓時我們大家都慶幸還好沒出去==…每一層樓都放一些人下去,我被放到可以看到舞會的那層樓,事後才知道,這層樓就是馬克白主要故事最先發生的地方,在這可以遇上馬克白!
我真的是快手快腳腐,我緊跟在馬克白身後死都不離開還狂推人(其實真的是不得以的…人太多了為了一定要跟到馬克白,我跑超快),總算是所有馬克白的橋段都看到了!呵呵,但是我不大懂為何有個橋段有馬頭人和一個嬰兒然後噴血,因為我有跟到馬克白在樹叢中的橋段,以原著來說馬克白應該要在樹叢中遇到三個女巫,但該演員走進樹叢後只是看著光走來走去很痛苦而已,當他痛苦完後就走到大概四樓的地方,就是怪怪馬頭人橋段,有可能那段有馬頭人光頭女人和瘋狂露胸部的女人和很娘的男人的殺嬰橋段是說:「沒有一個婦人生下的小孩會殺了馬克白」但當那個在鐵盆裡被抱出的小孩出現的時候,有一堆血在馬頭人的肚子上,我猜這段是為了暗示麥克德夫是剖腹產的小孩。
改編後的馬克白橋段是這樣的:「馬克白和夫人在房間+到舞會看大家跳舞+和夫人做愛+殺鄧肯+懊悔回到房間夫人安慰他、馬克白脫光洗掉身上的血+懊悔走到樹叢遇上三女巫與馬頭人+殺班柯+回房間告訴夫人此事夫人難過不安+赴宴會發現班柯靈魂覺得恐慌+受夫人安慰+再次遇上馬頭人和三女巫+前往殺了麥克德夫的懷孕妻子+一個男人(我猜是班柯兒子)來了但兩人扭打一陣男人逃跑了+到一個房間換衣服with他的手下+此round重新開始。」所以沒有馬克白被殺的橋段,他一直是活著的==。我很期待他被殺的說!
在看戲時我超想知道那些被殺的人就是躺在那邊不動ㄇ?因為他們被殺後我就馬上跟去馬克白了,根本沒空理她們,直到我坐在外面Lobby聽超好聽的jazz(有個band在唱歌一堆人喝酒的地方)才看到…那些死掉的人們會拉著觀眾走出表演區!!!像是抱著觀眾親你或是跳舞之類的!也太可怕了吧~
我一直在想他們跳舞的橋段,是怎麼走cue的!因為他們走cue也太准了,大家都自己走好自己要走的路,所有演員路徑安排好,每分每秒都是handle好的,看了2 round發現…玄機在音樂!音樂就是走cue的好東西!當你聽到哪些音樂的時候,你必須在哪裡!像是馬克白夫人他待在房間等馬克白,他是怎麼發現馬克白要來呢?玄機在戴著黑色面具的crew!那些crew在黑暗中不是只是待着沒事幹,他們在馬克白要前往下個地點時,會距離很遠帶路,讓下一個地方的演員得知「馬克白要來了!準備!」
在lobby休息時我聽了超棒超棒的jazz樂,慶幸自己來了紐約,聽到真正紐約的jazz band,真正厲害的歌手,真正厲害的超強樂手,阿~~~~~意猶未盡~~~樂團名稱叫Django Conwick,但是紐約人不珍惜他們的表演,他們在表演還一直聊天,我聽完後太感動跑去找工作人員黑人問這個樂團的名字,也太難拼了吧! 回台灣之前我要買他們的cd~~~~
http://sleepnomorenyc.com/
如果你不知道這齣戲你就太low了,這是在紐約一處廢棄工廠重新裝潢佈置後,共七樓的環境劇場,劇團名叫Punchdrunk,每一樓每一間房間都有佈置都可能有戲,所有進場觀看的觀眾不准攜帶任何物品,所有人必須戴面具,所以場內沒戴面具的人就是演員。此戲以馬克白為主軸改編,所有觀眾被規定不能說任何話在劇場裡,你無法得知哪條路會是比較好的,戴著黑色面具的工作人員不會對你說任何話,他如果不准你走就只會伸手而已,演員有可能會對你伸手(非常可怕我不敢把手伸過去),或是突然在你背後抱你,或是很近的看你,總之就是很可怕就是惹,我的衣服還被馬克白手上的血噴到,他還用都是血的手推我><
(戴著面具的都是觀眾 感覺就像鬼一樣)
immersive theatre就像玩LOL,你想怎麼走就怎麼走,玩遊戲一般,而且別人無法跟你擁有一模一樣的遊戲經驗!
在外面等進場時,非常怪異,因為那個怪異工廠外觀只有一些小小的牌子寫the mictarrick hotel ,大家有秩序地排隊,一個穿黑衣的黑人走出來拿著很像台鐵檢票器的東西在問東問西,他一看到我的學生證就說「你是上個月訂票的對不對」,很明顯他是票務==超瞭解誰何時訂票。其他人都刷美國身分證。走進去後超黑超黑超黑,伸手不見五指,為此我還偷偷帶了手電筒在身上,造福一些人,因為實在太黑了,尤其是當我們結束好寄物(要三塊美金!強制!)前往lobby時,那條路真是他媽的黑,手電筒也太好惹~我們上了電梯,一群人戴上面具,上升一樓後,門一開,一個人走出去,電梯先生馬上關門說:「good luck!」因為實在太黑了大家都很懼怕!我心跳超快!!所以當他一個人被留在那一樓時我們大家都慶幸還好沒出去==…每一層樓都放一些人下去,我被放到可以看到舞會的那層樓,事後才知道,這層樓就是馬克白主要故事最先發生的地方,在這可以遇上馬克白!
我真的是快手快腳腐,我緊跟在馬克白身後死都不離開還狂推人(其實真的是不得以的…人太多了為了一定要跟到馬克白,我跑超快),總算是所有馬克白的橋段都看到了!呵呵,但是我不大懂為何有個橋段有馬頭人和一個嬰兒然後噴血,因為我有跟到馬克白在樹叢中的橋段,以原著來說馬克白應該要在樹叢中遇到三個女巫,但該演員走進樹叢後只是看著光走來走去很痛苦而已,當他痛苦完後就走到大概四樓的地方,就是怪怪馬頭人橋段,有可能那段有馬頭人光頭女人和瘋狂露胸部的女人和很娘的男人的殺嬰橋段是說:「沒有一個婦人生下的小孩會殺了馬克白」但當那個在鐵盆裡被抱出的小孩出現的時候,有一堆血在馬頭人的肚子上,我猜這段是為了暗示麥克德夫是剖腹產的小孩。
改編後的馬克白橋段是這樣的:「馬克白和夫人在房間+到舞會看大家跳舞+和夫人做愛+殺鄧肯+懊悔回到房間夫人安慰他、馬克白脫光洗掉身上的血+懊悔走到樹叢遇上三女巫與馬頭人+殺班柯+回房間告訴夫人此事夫人難過不安+赴宴會發現班柯靈魂覺得恐慌+受夫人安慰+再次遇上馬頭人和三女巫+前往殺了麥克德夫的懷孕妻子+一個男人(我猜是班柯兒子)來了但兩人扭打一陣男人逃跑了+到一個房間換衣服with他的手下+此round重新開始。」所以沒有馬克白被殺的橋段,他一直是活著的==。我很期待他被殺的說!
在看戲時我超想知道那些被殺的人就是躺在那邊不動ㄇ?因為他們被殺後我就馬上跟去馬克白了,根本沒空理她們,直到我坐在外面Lobby聽超好聽的jazz(有個band在唱歌一堆人喝酒的地方)才看到…那些死掉的人們會拉著觀眾走出表演區!!!像是抱著觀眾親你或是跳舞之類的!也太可怕了吧~
我一直在想他們跳舞的橋段,是怎麼走cue的!因為他們走cue也太准了,大家都自己走好自己要走的路,所有演員路徑安排好,每分每秒都是handle好的,看了2 round發現…玄機在音樂!音樂就是走cue的好東西!當你聽到哪些音樂的時候,你必須在哪裡!像是馬克白夫人他待在房間等馬克白,他是怎麼發現馬克白要來呢?玄機在戴著黑色面具的crew!那些crew在黑暗中不是只是待着沒事幹,他們在馬克白要前往下個地點時,會距離很遠帶路,讓下一個地方的演員得知「馬克白要來了!準備!」
在lobby休息時我聽了超棒超棒的jazz樂,慶幸自己來了紐約,聽到真正紐約的jazz band,真正厲害的歌手,真正厲害的超強樂手,阿~~~~~意猶未盡~~~樂團名稱叫Django Conwick,但是紐約人不珍惜他們的表演,他們在表演還一直聊天,我聽完後太感動跑去找工作人員黑人問這個樂團的名字,也太難拼了吧! 回台灣之前我要買他們的cd~~~~
http://sleepnomorenyc.com/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peter and starcatcher (6/28)
我的第一齣Broadway戲,由迪士尼監製的play「peter and starcatcher」。
原本打算今天去看avenue Q,早早去劇場前面排隊,想買rush tickets,原以為peter沒有rush,所以想說之後再看,但早上9點去排隊的時侯,覺得排隊人潮也太少,過了一會兒有一家黑人爸爸帶着五個孩子來排隊,我猜他們應該是不是完全血緣關係,孩子也太多了吧!
結果到了十點,劇院沒開,仔細看才發現今天下午一點才會開,大家都失望地走了,想想等下再來,所以我就去47街買李東榮老師叫我買的GOBO。
燈光用具店不是always open的,他們有門鈴,如果你要進去就要按門鈴,我以為是還沒開門,按了門鈴後進去發現形式不是店家,因為東西都要用定的,所以我就定了老師要的GOBO後,要了三個色票,cooooooool。
離開燈光用具店後,徒步走了30分鐘到了遙遠的40街「drama book shop」,看到我朝思暮想的戰馬劇本,還有好可愛的店狗狗,開心!決定之後要去買戰馬劇本!原以為war horse沒劇本的說!!!!!耶!!!!
十一點回到50街,劇場前面排了好多人!天阿!!!怕自己買不到!!!! 這個劇場真的超棒的,有五個劇場空間在裡面,所以我才說原本打算看Avenue Q,後來改變主意,因為當黑人家庭排在我後面時,七歲的小男孩Iane跟我攀談,後來大家聊天一起,哥哥Mike看過很多戲,他想看Avenue Q和Book of mormon但他爸不給他看,哈哈因為太成人了~~和爸爸聊到couchsurfing,Iane說他想去Tokyo,有台北101。 我說:「那在我家鄉!不是在tokyo!」排在我們前面兩個人東方女子突然說:「you r from taipei? i'm from Tainan!」結果兩個台灣人開始用英文溝通,真是個有趣的經驗,哈哈哈,那個女生好像定居在這邊有段時間,英文非常流利。Iane問我想看什麼,我說我想看peter和Avenue Q,他說一起看peter,所幸我就改買peter了,台南女生想看Avenue Q但是輪到他時沒票了,後來大家都一起看peter了!great!
在劇場前早上排隊的這種票是rush tickets,每齣戲規定都不同,這齣戲26.5USD,但avenue Q大概是37塊美金,但都比原價打折還要便宜超過30元以上,所以一定要看這種票的阿~~~反正也不是看開心,是要學東西記錄的,如果你想要看開心,那就別嘗試這種票,因為很斜很斜視,大概就是國家戲劇院四樓或是三樓包廂的程度,但我覺得沒差,重點是便宜阿!一張票原本150元左右,如果買26元的票,就真的差很多!像我們這種窮學生,求看多不是看氣氛,真感謝他們有這種賣票機制,要不然我就得花一百多塊美金惹!damn!
以下是心得筆記:
peter and starcatcher 非常非常非常好看!!!!!!
走進劇場時很吃驚,因為沒想到New World Stage比水源劇場還小,大概跟文山差不多大,沒想到off broadway劇場size這麼小!台口大概才10公尺吧,台深也只開5公尺,就是種close的小劇場感,加上我坐在第一排(partial view),演員離自己超近,所有表現看得一清二楚,小道具不精緻也會被我發現,但不僅是節奏處理、燈光設計、舞台設計上乘,服裝、小道具、台車等也都超精緻,整個舞台的地板多鋪了一層大概是五分板裁成的類似甲板的東西,舞台前緣也都有鋪,鏡框佈置得超美,感覺就像真的在海盜船上,連舞台最前緣的地燈的前面都有用鐵罐遮住,佈置的跟鏡框一樣精緻,鏡框上佈置的東西有一堆塑膠叉子盤子塑膠杯子瓶蓋等,只有近看才會發現,很有趣!
毫無預警的開始,因為燈光沒有轉換,沒有播請大家關閉手機、禁止拍照的劇場音,就直接開始,演員們全部衝出來,直接打破第四面牆對觀眾講話,說明故事的大綱,簡短很多概念的建立,轉身後大家進入戲中,變成戲中角色直接開始。最開始即使觀眾建立出「會一直變幻狀態」的系統,使觀眾易於接受。
他們沒台詞時的狀態也不會脫離戲中,投射與聲音與肢體都好棒。整齣戲只有一個女演員,其他人全都是男的,包括男扮女裝,群眾場面高超,象徵的東西也都做超好。
唯一的女主角讓我很佩服,他全身都有戲,最主要男主角Rick Holmes就不用說了,整個人完全喜劇演員特質,原以為看不是original cast的broadway show會失望,因為之前演starcatcher男主角的演員有得Tony awards最佳男主角,但這個演員完全不遜色,我想他接這齣戲一定壓力很大,因為大家會比較他和原本的男演員,但看這齣戲時真的覺得他的角色神難演,而且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笑點都在他身上,真是個演不好就大敗筆的角色,不知道他pay多不多,如果跟其他演員沒差多少,就有點不公平了阿~雖然大家戲份沒差多少,可是他的角色挑戰性實在太高了!怎麼有人可以這麼好笑!!!
因想學這齣戲的改編,還有導演手法,看戲之前我已經看過小說,這齣戲最厲害的就是節奏緊湊不拖拍,好笑拍不老套,演員非常厲害,每個演員演分別不同個角色,還有聲音表現,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演員們幾乎不能休息,因為當他們不是演「人」的時候,有可能必須演牆壁,或是門,或是拿著繩子或是棍子做象徵動作,看到他們一直在變換自己的狀態,覺得導演實在太厲害了,沒有厲害的導演和演員配合,很難做到動作精準不拖拍。
還有表現角色在船上感受到船的搖晃,用左右側台的兩個音效執行現場做音效發出「ㄨㄞ」的聲音、台上演員左右搖擺代表牆壁(同向):拿著繩子是船艙,小小船艙內的角色們塞滿繩子中的空間等:一條繩子兩邊拉長,繩下的空間是甲板底下,演員就在繩下爬行代表在甲板下爬行:用黃色手套代表海鳥:在一小段部分竟然出現「未竟之業」也有的「海鷗」!由此可見「海鷗」梗永不滅!!!真的有意想不到大家都吃的笑點!我想這絕對不是因為契克夫!!!因為海鷗突然疏離的飛過去真的很好笑,尤其海鷗的操縱法是高高的一根棍子,拿着的演員還很白癡,真是個超好笑的梗阿~~~就算操偶的演員不疏離,也很好笑~實在應該多用海鷗~~
其他的後面之後再補,或是我懶得補惹,我的相機杯具是sony
,不能po照片,記憶卡不符,唉。 回台灣才能po了,印度小孩和黑人小孩的照片們~~~~
,不能po照片,記憶卡不符,唉。 回台灣才能po了,印度小孩和黑人小孩的照片們~~~~
看完戲後,印度host和他的朋友在ny超有名的法國餐廳吃飯,叫我去找他們,我吃的道地法國土司,紐約客最愛的餐廳。明天要去American museum of nature and history 和印度人小孩一起去,還有去MOMA看梵谷真跡(不用錢ㄏㄏ因為印度host朋友有免費卡)。
gooooooooood!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