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Lucky Guy (Broadway/Tom Hanks)

1000元台幣在百老匯看Tom Hanks!爽!我坐在最後一排但是比國家戲劇院二樓第一排距離還近!明天演完最後一場後Lucky Guy就停演了,今天早上在排隊買rush tkts時,認識了一個在紐約生活的韓國人,講話口音超重但我還是可以跟他溝通,相較之下我覺得我口音很少,至少紐約人只是嫌我講話聲音太小,每次我買東西他們都會叫我再重復一遍...但我還是要努力加油我的英文口說><我不喜歡別人聽不懂我說話。
Broadway和Off Broadway差別在:看戲的人比較有錢,禮服著裝看戲的一大堆,場內少見低於25歲觀眾,如果你看起來年紀很小,其他人就會一直盯著你看..就是我啦。
這些天看戲後...發現華人、亞洲人真的不是劇場的消費者!我覺得很奇怪,尤其Broadway中可能因為價位太高,幾乎都是白人。off Broadway也一樣,即使價位較低,華人觀眾也很少,所以我總是覺得自己是稀有動物。
穿拖鞋t shirt進劇場,大部分人都穿禮服我超尷尬的,當然還是有人穿拖鞋阿,but即使他們穿禮服,也無法掩飾他們看戲的眼光不足(咦)坐我這區的觀眾好多劇場笑點拍都不吃,奇怪,連我這個英文爛的人都懂那些笑點跟著笑,這些觀眾卻不吃,後來我發現他們是跟不到那些拍,因為當拍結束後他們會有一些疑問的氣場,絕對不是聽不懂英文那種疑問的氣場,我想你們應該懂。
忘記跟大家說,在紐約劇場內是可以飲食的,會有酒吧在觀眾席最後方,也會有賣零食的劇場人背着一堆零食叫賣,很Q。


(右上舞台黑人為今年Tony Awards最佳男配角)(所有辦公桌上的電腦都是真的可開有電喔,辦公桌都有輪子滑動,一種滑動出場的概念)

帶位的老兄是個很聒噪的gay,心裡所有os都會講出來,當有人在劇場內拍照時,他就很大聲的、手持手電筒說:「不要拍照不要拍照那邊的觀眾欸對就是你刪掉刪掉,剛剛拍的要刪掉好嗎?謝謝謝謝。」甚至隔空叫包廂的觀眾幫忙拉帘子,用手電筒照超遠的包廂觀眾的頭、和超遠的觀眾講話。我沒拿到節目單他還一直碎碎念「我沒給你嗎?我記得我有給妳阿?阿我可能記錯了吧?給你兩本,如果你要給你朋友的話,或是你可以給你沒看戲的朋友阿,你要兩本嗎?」...老兄...你都給我兩本了我要說不要嗎...我想拒絕時你就說「可以給你朋友」...囧
此戲一句話形容:台灣做不起來這齣戲。O_Q如果硬要做的話大概又是某種公式的出現...不想講嗚。
裡面超過十個男角色,有幾個角色台灣找不到那樣的演員。手指頭算得出來可駕馭的男演員...兩三個。還有黑人角色、配角的演技都那麼好...Broadway真的太厲害太高強了...邊看邊在感慨(啥)
這齣戲非常紐約,台灣人應該不吃這套,即使我覺得整個劇本真的很好很值得做,但要做的話拜託不要在某劇團那套了,oh fuck我會崩潰!!!!
這齣戲的導演George C. Wolfe是「美國天使」的導演!沒錯!就是十年前的Angels in America!他導的實在是太好了嗚嗚嗚怎麼那麼厲害嗚嗚嗚嗚嗚!劇作家Nora Ephron將故事中所有角色、除了男主角McAlury外,都打破第四面牆對觀眾講McAlary這個人的故事。所以更需要導演詮釋、實現那些結構設定!無法形容的厲害!有機會我一定要看美國天使的影片(有的話)
Mike McAlary是得普利茲獎的記者,此戲場景幾乎都在「新聞編輯室」,讓我這個反媒體壟斷的台灣人看的熱血沸騰,一講到新聞一定就脫離不了那些第四權或是新聞自由或是「新聞編輯室公約」...總之避免眼花繚亂,等劇本出了我會買,想看的人可以跟我借(ㄧㄣˋ)(劃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