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抽到rush tkts!WICKED!


我和西班牙朋友isabell一起在我在紐約的最後一個晚上抽到wicked的rush tickets!!!兩張!!!
我總共來抽wicked三次了,這次抽wicked票不知道為何我胸有成竹的!沒想到在抽的時候,第二個就抽到我!原本還擔心自己的名字他們不會念,沒想到一聽只遲疑一秒,我就大聲尖叫出來!真的很開心能夠抽到wicked的票,爽坐第一排,僅用900元台幣,而且不是partial view!!!!!非常幸運!!!第二排觀眾甚至需要付450元美金呢!總之,自己真的非常幸運能抽到!最後一天在紐約非常開心,和isabell有愉快的一天。
我和她是在最後一個host家認識的,那個host是中國人但不會講中文,是個人很好的host!算是旅途中我感受最放心的host了!也讓我結識了好朋友Isabell,以後我要去西班牙找她玩。
wicked,我個人對劇情、導演手法沒有很有感受,可能是因為我腦海中覺得Broadway賺錢音樂劇就是那樣,所以我沒有很focus在那上面,但是舞台技術、設計們都非常厲害,讓我見識到Broadway劇場的財力,不只是演員們的品質比其他戲更突出,舞台技術、懸吊技術、燈光設計、舞台設計、小道具大道具設計們...化妝、服裝設計、執行都非常非常厲害...這齣戲讓我見識到投資錢多寡與否在Broadway是多麼重要,反觀其他皆為Broadway製作卻不賣座或相對不賣座的戲...我想在Broadway要賣座很重要的就是舞台效果、視覺感受,單純的play無法滿足更多劇場外的觀眾群,如果要吸引更多的非劇場愛好者走進劇場,在Broadway你需要的是厲害的設計群,不只是厲害的表導組。
關於wicked有很多很多劇透、劇評在網路上,大家可以去google看看,也有很多相關影片,我就不多加贅述,這齣戲對劇場人來說,很值得學習設計、技術部門,完全打破原本的劇場世界觀...因為他們真的很厲害!(也很有錢!)
整場戲我目不轉睛盯著樂團指揮看,他超帥的==就在我前面一點點,嗚~~~~~(花癡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Lucky Guy (Broadway/Tom Hanks)

1000元台幣在百老匯看Tom Hanks!爽!我坐在最後一排但是比國家戲劇院二樓第一排距離還近!明天演完最後一場後Lucky Guy就停演了,今天早上在排隊買rush tkts時,認識了一個在紐約生活的韓國人,講話口音超重但我還是可以跟他溝通,相較之下我覺得我口音很少,至少紐約人只是嫌我講話聲音太小,每次我買東西他們都會叫我再重復一遍...但我還是要努力加油我的英文口說><我不喜歡別人聽不懂我說話。
Broadway和Off Broadway差別在:看戲的人比較有錢,禮服著裝看戲的一大堆,場內少見低於25歲觀眾,如果你看起來年紀很小,其他人就會一直盯著你看..就是我啦。
這些天看戲後...發現華人、亞洲人真的不是劇場的消費者!我覺得很奇怪,尤其Broadway中可能因為價位太高,幾乎都是白人。off Broadway也一樣,即使價位較低,華人觀眾也很少,所以我總是覺得自己是稀有動物。
穿拖鞋t shirt進劇場,大部分人都穿禮服我超尷尬的,當然還是有人穿拖鞋阿,but即使他們穿禮服,也無法掩飾他們看戲的眼光不足(咦)坐我這區的觀眾好多劇場笑點拍都不吃,奇怪,連我這個英文爛的人都懂那些笑點跟著笑,這些觀眾卻不吃,後來我發現他們是跟不到那些拍,因為當拍結束後他們會有一些疑問的氣場,絕對不是聽不懂英文那種疑問的氣場,我想你們應該懂。
忘記跟大家說,在紐約劇場內是可以飲食的,會有酒吧在觀眾席最後方,也會有賣零食的劇場人背着一堆零食叫賣,很Q。


(右上舞台黑人為今年Tony Awards最佳男配角)(所有辦公桌上的電腦都是真的可開有電喔,辦公桌都有輪子滑動,一種滑動出場的概念)

帶位的老兄是個很聒噪的gay,心裡所有os都會講出來,當有人在劇場內拍照時,他就很大聲的、手持手電筒說:「不要拍照不要拍照那邊的觀眾欸對就是你刪掉刪掉,剛剛拍的要刪掉好嗎?謝謝謝謝。」甚至隔空叫包廂的觀眾幫忙拉帘子,用手電筒照超遠的包廂觀眾的頭、和超遠的觀眾講話。我沒拿到節目單他還一直碎碎念「我沒給你嗎?我記得我有給妳阿?阿我可能記錯了吧?給你兩本,如果你要給你朋友的話,或是你可以給你沒看戲的朋友阿,你要兩本嗎?」...老兄...你都給我兩本了我要說不要嗎...我想拒絕時你就說「可以給你朋友」...囧
此戲一句話形容:台灣做不起來這齣戲。O_Q如果硬要做的話大概又是某種公式的出現...不想講嗚。
裡面超過十個男角色,有幾個角色台灣找不到那樣的演員。手指頭算得出來可駕馭的男演員...兩三個。還有黑人角色、配角的演技都那麼好...Broadway真的太厲害太高強了...邊看邊在感慨(啥)
這齣戲非常紐約,台灣人應該不吃這套,即使我覺得整個劇本真的很好很值得做,但要做的話拜託不要在某劇團那套了,oh fuck我會崩潰!!!!
這齣戲的導演George C. Wolfe是「美國天使」的導演!沒錯!就是十年前的Angels in America!他導的實在是太好了嗚嗚嗚怎麼那麼厲害嗚嗚嗚嗚嗚!劇作家Nora Ephron將故事中所有角色、除了男主角McAlury外,都打破第四面牆對觀眾講McAlary這個人的故事。所以更需要導演詮釋、實現那些結構設定!無法形容的厲害!有機會我一定要看美國天使的影片(有的話)
Mike McAlary是得普利茲獎的記者,此戲場景幾乎都在「新聞編輯室」,讓我這個反媒體壟斷的台灣人看的熱血沸騰,一講到新聞一定就脫離不了那些第四權或是新聞自由或是「新聞編輯室公約」...總之避免眼花繚亂,等劇本出了我會買,想看的人可以跟我借(ㄧㄣˋ)(劃線)

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如果你不甘願看鏡框式舞台老套的戲,就一定要看音樂
劇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1812!改
編自「戰爭與和平」小說。


這齣戲是我誤打誤撞去看的,起因是在排某齣戲rush 
ticket時,有幾個打扮很美的gay來發明信片,看他們
的樣子就讓我覺得一定要看這齣戲~喝~這齣戲的rush 
ticket是我看過最貴的,49元,但基於gay們說這是和s
leep no more同個製作人的戲,就更是激起我的興趣
了~~~看到這齣戲在一個奇怪的地址演出,想著這絕
對有看頭,因為是在奇怪地址!不是Broadway附近的地址!在哈德遜河旁邊Chelsea區


昨天到了那邊後,找很久發現....fuck原來旁邊那個奇怪空地有奇怪帳篷就是演出場所!!!!!太好拉!!!!!竟然有機會在紐約看到帳篷劇!!!

(圖片是女主角Natasha)
帳篷劇的特色就是會在城市的邊緣、帳篷內的演員與觀眾是封閉的近距離,迫使觀眾對於舞台上發生的事情投注最
大「合作意願」,使得觀眾能接受所有發生的虛構事件。以前老師說看帳篷劇很刺激因為演員口水會噴到你身上,
我今天真正見識到惹。



帳篷內不是鏡框式舞台,是個奇怪餐廳,四週都有高起的舞台區!他們搭帳篷塑造餐廳空間,這個餐廳名叫
KAZINO,又是sleep no more那一套,因為他們也是用廢棄工廠硬是要說那是hotel...喝,我原本還想說KAZINO
到底是什麼,結果又是他們塑造出來的地方。餐廳內四處都是舞台,桌邊的椅子都有可能是演員坐的地方,或是他
們拿著椅子到你旁邊坐,或是叫觀眾拿著信拿給另一個遠方的演員...等。



我是最低價觀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但是其他觀眾有好多高級餐點可以吃,坐在高級桌的觀眾吃得最好,演員
開場時全部走出來對每一桌觀眾說話:「你們要認真看本子裡的角色,我們都跟本子裡長得一樣。」觀眾如果問他
們演的是誰,他們也會回答。戲一開始就建立和觀眾距離很近、甚至會和你說話的結構設定,演員們的服裝非常華
麗,看到的皮草都是真的,絲質衣服也都是真正高級的絲布,甚至刺繡的領子都是真的,我坐在最常有演員表演的
舞台(其實只是個站台)旁,所以看的超清楚,口水也噴很多在我身上==。

(圖片是男主角Pierre)

這齣音樂劇是我看下來最喜歡的一齣,演員唱的都超好、長得很好看,綜合帳篷劇和immersive theatre的新劇場
體驗,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個影片介紹,總之49塊美金物超所值。(雖然我沒看到正牌的女主角外遇對象,
牌的是超帥的金髮男,我看到替身ㄉㄉ是黑人光頭...雖然說耍壞大家都一樣,但偶比較想看帥哥金髮男阿~實在無
法說服我女主角喜歡上黑人壞蛋~好想再看一次,我要看帥哥金髮男~~阿~)

(金髮壞男Anatole)

劇情:一個女的在結婚前夕未婚夫離開家去打仗,然候她在劇場遇上帥哥,不知該帥哥已婚就跟人家搞上,後來被
輿論影響、自殺未遂的故事。(智障劇情)
推薦下面的影片,點進去看就懂惹!


http://mobile.nytimes.com/video/2013/06/23/theater/100000002240614/dont-call-it-theater.html?from=theater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Vanya and Sonia and Masha and Spike

昨天看了今年東尼獎最佳戲劇Vanya and Sonia and Masha and Spike這個戲共6個演員,其中3個是百老匯實力派老演員,其中一個算是新生代超強喜劇演員,剩下兩個雖是配角但也非常出色,作為陪襯的演技也很好、聲音很棒,女主角Masha是海鷗裡面那個吝嗇演員媽媽,演員原本是Sigourney Weaver但昨天那場是Linda Marie Larson主演,我偷偷聽到前台人員說,他前幾天才排兩次今天就直接上,還演的超好,超級厲害!實力派女演員!雖然他的名字只會出現在替代演員名單上,但他的表現非常出色,演的很細緻、精確…看的時候的心情複雜敢大概就來自這個吧…不只是她,男主角David Hyde Pierce飾演Vania(in凡尼亞舅舅),中間有段長達十分鐘的獨白非常非常非常乘以一百倍的精彩,當他獨白下場後,我憋着不站起來拍手怕擋到人,全場尖叫鼓掌歡聲雷動,因為實在太厲害~~~~就算花1000塊的票錢只能看到這段也非常值得~~~~

(由左到右 Masha的年輕男友Spike、Sonia、電影明星Masha、海鷗Nina、凡尼亞舅舅Vania)


這齣戲是改編自Chekov契克夫劇本:海鷗、三姐妹、凡尼亞舅舅、櫻桃園。整個故事以chekov作品圍繞,海鷗中的妮娜也摻了一咖,原著中Masha(海鷗的電影明星媽媽)的年輕老公在這齣戲大躍進…犯規的壩佔了超多笑點,Spike被塑造成行為像10歲的29歲廢物(咦),非常好笑!感覺這齣戲改成台灣的也會很賣,因為沒啥文化隔閡問題,前提是導演要導的好阿喝…笑話都不出來就不好笑惹~
看完這齣戲心中感慨又感動又滿足快樂,我只想告訴想當演員並且真的有熱情想走這行的人:「如果我這一生中,有一個能與百老匯演員演技不相上下的朋友,我會為你驕傲,並且打從心底的為你開心,到那個時候這世界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真的很想當演員,絕對不要輕言放棄,沒有什麼艱難的事情不需要努力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在台灣大舞台的人很厲害,到百老匯看看吧,一山比一山高!這個世界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而已。」
最近更是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需要去羨慕或是評價別人,當我心中有些評價的時候,我會很認真地評價自己『評價別人的心情』,所有事情都是你的選擇,沒有對或錯,也不用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比別人低等,因為最重要的是你怎麼評價你自己,怎麼平等看待所有的人。
昨天我體會到了「真正的American」,實實在在culture shock了,第一次在不知道情況下參加了「除了我以外全部都是年輕白人男女」的home party…著實上了一課!這不是去pub能感受到的。我只能這麼說!Don’t judge the others.這句話在我心裡紮的更深。電影中場景絕對不比自己走入來的真實!
拜訪了新的host家,這個住在「紐約的天母-下東城區」的host養了一隻貓叫Max,是土生土長美國人,他家在Downtown,我們去的BBQ的地方也在downtown---是紐約地價最貴的地方。他說很多紐約人想搬來這附近,但是太貴了付不起。我騎他的腳踏車在downtown晃,空氣中沒有我厭惡的紐約垃圾味,路上沒幾個遊客,路人組成和在Queens和Brooklyn不一樣,房子不會舊舊的、街區中還有高級私立高中國中國小等,安靜的街坊環境… 感覺就像藝術家生活的地方,很好。嗚我也想住在這~
紐約的貓咪都很肥,因為有很多老鼠可以吃!連街貓也都肥!好幸福!Max超肥!
紐約的夜店管超嚴,未滿二十一禁止進入,而且都真的有在檢查說~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Punchdrunk-Sleep no more 紐約實境劇場 immersive theatre

Sleep no more今日看完!
如果你不知道這齣戲你就太low了,這是在紐約一處廢棄工廠重新裝潢佈置後,共七樓的環境劇場,劇團名叫Punchdrunk,每一樓每一間房間都有佈置都可能有戲,所有進場觀看的觀眾不准攜帶任何物品,所有人必須戴面具,所以場內沒戴面具的人就是演員。此戲以馬克白為主軸改編,所有觀眾被規定不能說任何話在劇場裡,你無法得知哪條路會是比較好的,戴著黑色面具的工作人員不會對你說任何話,他如果不准你走就只會伸手而已,演員有可能會對你伸手(非常可怕我不敢把手伸過去),或是突然在你背後抱你,或是很近的看你,總之就是很可怕就是惹,我的衣服還被馬克白手上的血噴到,他還用都是血的手推我><
(戴著面具的都是觀眾 感覺就像鬼一樣)
immersive theatre就像玩LOL,你想怎麼走就怎麼走,玩遊戲一般,而且別人無法跟你擁有一模一樣的遊戲經驗!

在外面等進場時,非常怪異,因為那個怪異工廠外觀只有一些小小的牌子寫the mictarrick hotel ,大家有秩序地排隊,一個穿黑衣的黑人走出來拿著很像台鐵檢票器的東西在問東問西,他一看到我的學生證就說「你是上個月訂票的對不對」,很明顯他是票務==超瞭解誰何時訂票。其他人都刷美國身分證。走進去後超黑超黑超黑,伸手不見五指,為此我還偷偷帶了手電筒在身上,造福一些人,因為實在太黑了,尤其是當我們結束好寄物(要三塊美金!強制!)前往lobby時,那條路真是他媽的黑,手電筒也太好惹~我們上了電梯,一群人戴上面具,上升一樓後,門一開,一個人走出去,電梯先生馬上關門說:「good luck!」因為實在太黑了大家都很懼怕!我心跳超快!!所以當他一個人被留在那一樓時我們大家都慶幸還好沒出去==…每一層樓都放一些人下去,我被放到可以看到舞會的那層樓,事後才知道,這層樓就是馬克白主要故事最先發生的地方,在這可以遇上馬克白!
我真的是快手快腳腐,我緊跟在馬克白身後死都不離開還狂推人(其實真的是不得以的…人太多了為了一定要跟到馬克白,我跑超快),總算是所有馬克白的橋段都看到了!呵呵,但是我不大懂為何有個橋段有馬頭人和一個嬰兒然後噴血,因為我有跟到馬克白在樹叢中的橋段,以原著來說馬克白應該要在樹叢中遇到三個女巫,但該演員走進樹叢後只是看著光走來走去很痛苦而已,當他痛苦完後就走到大概四樓的地方,就是怪怪馬頭人橋段,有可能那段有馬頭人光頭女人和瘋狂露胸部的女人和很娘的男人的殺嬰橋段是說:「沒有一個婦人生下的小孩會殺了馬克白」但當那個在鐵盆裡被抱出的小孩出現的時候,有一堆血在馬頭人的肚子上,我猜這段是為了暗示麥克德夫是剖腹產的小孩。
改編後的馬克白橋段是這樣的:「馬克白和夫人在房間+到舞會看大家跳舞+和夫人做愛+殺鄧肯+懊悔回到房間夫人安慰他、馬克白脫光洗掉身上的血+懊悔走到樹叢遇上三女巫與馬頭人+殺班柯+回房間告訴夫人此事夫人難過不安+赴宴會發現班柯靈魂覺得恐慌+受夫人安慰+再次遇上馬頭人和三女巫+前往殺了麥克德夫的懷孕妻子+一個男人(我猜是班柯兒子)來了但兩人扭打一陣男人逃跑了+到一個房間換衣服with他的手下+此round重新開始。」所以沒有馬克白被殺的橋段,他一直是活著的==。我很期待他被殺的說!
在看戲時我超想知道那些被殺的人就是躺在那邊不動ㄇ?因為他們被殺後我就馬上跟去馬克白了,根本沒空理她們,直到我坐在外面Lobby聽超好聽的jazz(有個band在唱歌一堆人喝酒的地方)才看到…那些死掉的人們會拉著觀眾走出表演區!!!像是抱著觀眾親你或是跳舞之類的!也太可怕了吧~
我一直在想他們跳舞的橋段,是怎麼走cue的!因為他們走cue也太准了,大家都自己走好自己要走的路,所有演員路徑安排好,每分每秒都是handle好的,看了2 round發現…玄機在音樂!音樂就是走cue的好東西!當你聽到哪些音樂的時候,你必須在哪裡!像是馬克白夫人他待在房間等馬克白,他是怎麼發現馬克白要來呢?玄機在戴著黑色面具的crew!那些crew在黑暗中不是只是待着沒事幹,他們在馬克白要前往下個地點時,會距離很遠帶路,讓下一個地方的演員得知「馬克白要來了!準備!」
在lobby休息時我聽了超棒超棒的jazz樂,慶幸自己來了紐約,聽到真正紐約的jazz band,真正厲害的歌手,真正厲害的超強樂手,阿~~~~~意猶未盡~~~樂團名稱叫Django Conwick,但是紐約人不珍惜他們的表演,他們在表演還一直聊天,我聽完後太感動跑去找工作人員黑人問這個樂團的名字,也太難拼了吧! 回台灣之前我要買他們的cd~~~~
http://sleepnomoreny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