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畢製後三年


這是我寫給我的臉書上的老朋友們的一則文章,我覺得分享給部落格和推特上面的大家也蠻不錯的 !

臉書上的大家,你們好嗎?

台藝大做完畢製後過了三年,我還是一樣熱愛著劇場。

我現在在倫敦念第二年的劇場導演,在一所英國名譽很高的演戲學校East 15 Acting School學習,學校在倫敦外圍,他們自稱是全大英國協種族多元的學校,但我感受卻和他們所宣稱的不太一樣。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除了導演同學以及圖書館館員、在學校當守衛的黑人大哥,不會有人看到我,我是一個空氣般的存在。

在英國,當你需要填表格的時候,他們會要你填你的族群背景,亞洲人那格永遠只有「中國人」與「中國人混血白人」及「其他亞洲人」,然後我永遠都勾其他亞洲人那邊。其實即使我勾「其他亞洲人」,英國人把所有會說中文的人都歸類在中國人那個籃子裡。我覺得只有自己講的時候,自己才是台灣人的感覺,除此之外的時刻都不是。

在英國學習第一年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遇上非常糟的房友,他們都是英國年輕人,髒餐具放滿整個水槽加上全家到處都是垃圾、長達三個月不洗髒餐具甚至可以放到長霉,廁所馬桶整個都是亂噴的硬屎,從沒有刷過。他們每天開趴到半夜三點,有時他們發酒瘋會瘋狂敲門、尖叫、敲牆壁。基本上我學習的第一年前幾個月都是在驚嚇中活著,半夜從沒有安穩睡過,因為很常被嚇醒。後來因為我太痛恨他們我就選了在峇里島學偶戲的課程,離開英國,所以去年三月到七月我都在台灣和峇里島。後來搬家後偶然和前房友的朋友聊天,他說:「麥可說他之前和一個中國女生住,是不是就是你?」所以我想,連自己講的時候,你也不一定能當台灣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後來很幸運的可以和日本房友、台灣房友住在一起,生活品質好了非常多,即使隔壁家人吵架我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樓下的人大吼罵亂敲牆壁的隔壁家鄰居事情常常發生,我至少是處於一個不需要在恐懼的環境中。而且我們家很乾淨,我也可以開始做我想做的事,安排除了讀書和做作業以外的事情,在從前的房子裡我從沒有讀得下書的時候,因為隨時整個房子都是吵的。第一年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第一學期的莎士比亞課程書都沒看完,最後呈現也很爛,莎士比亞卻是我最最不擅長的學程、是我來英國的原因。但我也沒覺得英國房友毀了我的人生、讓我浪費學費第一年的英國生活,結論就是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更脆弱。

幸好後來我把我老師開的莎士比亞研究書單在第二年另外翻出來看了一半,我發現那些書都不難,也都不無聊,有非常多的技巧可以學習,但是說實在,做莎士比亞一定要符合書裡的方式嗎?沒錯,莎士比亞很了不起,他的韻律他的字都是絕贊、高級英文,從前的英國觀眾是聽戲不是看戲,故莎士比亞有這種聽戲架構的劇本寫作方式也是為了符合當時觀眾需求。但在台灣,現代劇場發展並不長,我們在現代劇場甚至跳過了聽戲的歷史,觀眾普遍都是從「看」戲開始走進劇場。

因為我的生活終於上了軌道,去年底我申請了在環球劇院的前台工作,現在我在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當工作人員。他們今年剛換藝術總監,現在的藝術總監是比較符合他們董事會對於莎氏比亞作品期待的環球劇院重量級女演員Michael Terry。對我來說,環球劇院的董事偏好的、或是說他們想成就的,就是莎士比亞劇作對觀眾「聽」戲的重要性,而被換掉的前藝術總監Emma Rice,她所堅持的卻是以「看」戲為創作出發點。

我覺得兩個都很好,但不得不說換藝術總監後下滑的票卷銷售對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是一個很大的殺傷力,他們沒有任何Arts Council England(英國藝術政務議會)的補助,所有的金錢來源都是票房收入。Emma Rice帶來了環球劇院史無前例的票房紀錄,但董事會認為那不符合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舞台本質,他們覺得在環球劇院就不要用音響、不可以用麥克風。到底哪個對哪個錯?我想,和莎士比亞是英國國寶有關吧!在環球劇院我看過最好看的演出是綜合東倫敦嘻哈文化與饒舌音樂的2016年製作「Imogen(原名:
辛白林)」,站票區有一半以上都是黑人觀眾,整個環球劇院像是在開巨大派對、觀眾嘶吼和跳耀的謝幕場景,是我經歷過最美好的看戲時光。眼看Emma Rice退下藝術總監的工作換上了Michael Terry一個「正統」的莎士比亞擁護者,環球劇院的藝術總監風暴喚起了全英國人對「莎士比亞應該要?」的思考與關注。

我想著我大學畢業後第一次來到倫敦,第一次進環球劇院看戲,站在我夢想中的地方,感動之情無以言喻。如今我在環球劇院當前台,那時的感動早就不在了,看著整場大部分的白人中產階級觀眾在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慶祝莎士比亞的英式美好,想著自己剩下的只有現實的殘酷,也是沒什麼好感慨的。一定要做「正確」的莎士比亞嗎?英文一定要講的高級又絕贊嗎?如果是我,再怎麼做還是「不夠」正確,再怎麼講還是「不夠」絕贊,然而,什麼是正確、什麼是絕贊?

上個月去了一趟巴黎參觀了阿利安˙莫努虛金的太陽劇團(Theatre du Soleil),看了他們劇團巡演兩年的激進女性主義、政治批判演出「一個印度的房間(Une Chambre en Inde)」,因緣際會住在一個團員的家兩天,也因為這樣參加了他們劇團慶祝巴基斯坦團員獲得法國護照的演後派對。派對裡,莫努虛金一個人和其他老朋友們坐在一桌,她沒有說話,皺著眉讀著書。

朋友指著太陽劇團彈藥庫的2樓空間角落---從劇場大門樓梯往上走的那個神秘的地方,告訴我莫努虛金就住在那裡:「阿利安以前有一個漂亮的房子,但是為了拍未竟之業的電影,她把房子賣掉了。」
今年底太陽劇團將會演出羅伯勒帕吉在巴黎駐團導演的「CANADA」,探討北美原住民被殖民的劇場作品。這個作品明年四月會去台灣,我還不知道那時候會不會在台灣,未來的一切都很不定,我甚至覺得有點恐懼。朋友告訴我莫努虛金正在籌備兩年後和日本有關的演出。兩年後莫努虛金就八十歲了,我不敢想像自己八十歲的時候還像莫努虛金一樣熱愛著劇場、為自己要做的事情犧牲一切,我甚至不敢想像自己五年後還在劇場裡。不知道這六十年來熱愛著劇場的莫努虛金是靠著多強大的意志力撐了下來,脆弱的我只因為一個在愛丁堡的小製作就被壓得喘不過氣。和劇場簽了合約、花了大筆錢在愛丁堡租了一個月的公寓要給演員住,愛丁堡藝穗節的票也開始賣了,但我還是不知道最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第一次看到的國外製作,就是我大一時在兩廳院廣場搭起來的帳篷裏的太陽劇團「未竟之業」,當時的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在巴黎的太陽劇團看戲,甚至參加了他們劇團的派對。
我和我的台灣朋友們,現在在倫敦製作一個暑假要去愛丁堡的演出「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這個演出是我和我的朋友們在倫敦生活的共同經歷所發想的創作。我們在「嘖嘖」上面有一個募資計畫,如果你有時間、有興趣,我們很希望你可以幫忙我們分享給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們。募資已經進入倒數三十多天了,我們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我們很需要大家的幫助。拜託了!!!

嘖嘖連結: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eamfurrytails?r=k2281345721

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倫敦巴比肯Barbican藝術中心看戲經驗

今天要來分享我本熊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看戲的經驗。

2017年秋天至2018年五月的巴比肯票根~
好像藍色是現場領票的特定顏色,紅色、黃色是預售票櫃檯的售出顏色,綠色我忘記了。

大學時念台藝大戲劇系,畢製的時候做了莎士比亞台灣改編,演員共有25名,在台藝大的演藝廳演出,觀眾席總座位數為1035,那時候因為劇場大小的關係,有台詞的演員都要戴麥克風。當時經驗不足的我從沒想過從擴音系統傳出的聲音會對觀眾接收訊息有很大的影響,在大劇場裡戴麥克風會導致在黑暗中、觀眾覺得自己在看電影,劇場好像失去了它本身觀眾和舞台的流動,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技術上如何解決演員聲音不足的問題,以及怎樣的演出可以讓舞台上的演員和觀眾有所交流,即使觀眾都坐著不動。

觀察下來,在倫敦的大劇場看戲時,較多都是舞作或是歌劇。以一千多席位的同等劇場大小的Barbican 來說,通常會在巴比肯裡演出的製作,舞作、RSC莎士比亞大製作為多數,也在Barbican看過一個俄羅斯劇團的演出,這些演出演員都沒有戴麥克風,日本在Barbican演出的劇團的卻全員麥克風。然後戲超級難看,麥克風直接無視還是不能抹滅戲超難看的事實,女主是土屋太鳳,我都沒認出來,後來發現的時候覺得「演的也太差了吧?!如果可以就不要被告知是她了!」的感覺,畢竟她演的電影我也是看了幾個。

演員的聲音訓練非常重要,我大學時學校沒有針對演員的聲音訓練師,當然演員們很難擁有能夠在大劇場不用麥克風就能表演的能力。一方面台藝大的演藝廳觀眾席設計不像Barbican有三層樓、從觀眾席台口到一樓最後一排的觀眾席距離較近,Barbican劇場設計是對聲音傳達較優良的,坐在四樓的觀眾不會覺得聽不到舞台演員說話,因為劇場的形狀讓聲音都能有效傳達。

巴比肯的觀眾席總席次為1156,台藝大表演廳是1035席次。以下兩張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台藝大演藝廳和巴比肯劇場形狀的不同。
巴比肯劇場Barbican Theatre從台口拍出去的觀眾席照片
台藝大表演廳從台口拍出去的觀眾席照片
巴比肯劇場的觀眾席後牆有種弧形的感覺,從舞台往觀眾席最後一排延伸,向上延伸的角度相對較高,而且他們舞台不是台藝大演藝廳鏡框式,是有一塊突出來的鏡框式。
從巴比肯觀眾席側面走進去時,可以看到觀眾席是弧形的,不像台藝大演藝廳似乎是一條直線。
巴比肯劇場的酒吧賣的酒很貴,cider要四鎊五十,太貴惹,但上次我心情不好看歌劇時就買了一罐,覺得醉,還好歌劇超級超級超級好看,看完心情就變好了。

巴比肯劇場弧形觀眾席
我2018年初至今在巴比肯劇場看過的演出有很多,從默劇節開始到現在五月初,我幾乎成了巴比肯劇場大粉絲。一月底我看了其中一個默劇節的製作,受芬蘭同學推薦的一個比利時劇團Peeping Tom的演出Mother母親,芬蘭同學去年在芬蘭看了這個演出實在太傻眼,叫我一定要看。裡面有一個女舞者是台灣人,演後座談時她自我介紹後全場觀眾鼓掌,不是因為她說了什麼很有意義的話,而是因為大家都太傻眼她的肢體能力了,我也是看完傻眼,但有趣的是看大家比我還傻眼。他們之後應該會去台灣,因為這個演出是北藝中心出錢製作的,ㄏㄏ但是我卻是在倫敦看到,然後芬蘭同學比我還更早看到。其實他是一個集體創作的舞+劇作,裡面有講話的人只有固定幾個,而且他們講話的內容很少,但他們還是讓演員戴麥克風。我當時看的時候不覺得干擾,可能是講話內容其實不重要的關係。下面是演出的預告片和片段剪輯。


接下來看的也是比利時劇團的演出Toneelhuis/FC Bergman: 300 el x 50 el x 30 el
,非常非常的超現實!完全不能歸類它的一個超奇怪演出,傻眼的震撼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我覺得倫敦默劇節可以邀請到他們來演出真的太棒了。我看戲時還沒有去過比利時,看完這兩個演出後我對比利時非常好奇,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出這麼超現實的演出?最近去了一趟比利時,我覺得有點了解了,他們的城市規劃看起來非常的超現實,有名的超現實畫家也非常具有影響力,我對超現實不太了解,但既然比利時這個地方可以生出雷內瑪格麗特這樣的超現實藝術家,劇場作品很超現實,原因大概能夠想像。
這是FC Bergman的演出預告片:


再接下來二月看的就是土屋太鳳當女主角的日本演出Pluto,導演是比利時人,但是不知為何超級難看,我想是因為比利時人對於日本的想像和日本劇團結合之後,所有東西都雜在一起沒有重心,可能導演本身不想要把演出弄的超級東方主義那種感覺所以過於謹慎吧?但我覺得如果他想要做一個漫畫改編,卻不能放膽去做,且故事中強烈的父權主義及對女性角色的性別壓迫他沒辦法發現和處理,整個演出變得非常冗長沒有生命力,演員不僅沒有舞台能力、還只會呈現刻板印象的日本男性與女性,似乎用錢堆出來的超大資金製作需要觀眾感激涕零一般---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製作,花錢在錯的地方,身為一個劇場工作者,實在是不能不看到他們浪費錢浪費人力還消耗地球資源。「啊!!!」這樣的感覺。
我原本以為只有我很生氣,但我的日本朋友也去看了,她比我還生氣:「這根本就是讓世界看到日本有多麼父權主義的社會嘛!!!!」原本害怕和她分享之後自己的意見完全不同,可能會被認為我是她的反對派,但發現她不僅生氣還超討厭,就覺得鬆了一口氣。不過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去看喔,畢竟我自己的感想就只是我的感想,大家也是要看了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想,如果可以買到便宜的票,還是可以去看一下的。只是真的很多東西在台上沒有意義,也沒有編舞的必要,真的很好奇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演出才可以這麼無聊,但我大概知道為什麼會很性別壓迫啦,不意外(?)他們為了炫耀高科技舞台裝置而做這些舞台裝置,卻是沒有必要的。

2017十一月時,因為當時正在學集體創作的劇場創作形式,我老師的朋友的劇團在巴比肯的Pit地下室小劇場有演出Roller,是一個女性主義劇團的探討暴力的演出,藉由一個女生的溜冰運動Roller Derby讓觀眾一起思考暴力與革命,演出中有老中青小各年齡層的女性。我看這個演出前完全沒聽過這個溜冰運動,好像是比兩隊誰先溜完幾圈的有點火爆的運動比賽。以下這個影片是他們比賽的情景,而Roller演出的場地佈置的樣子就像這個影片裡面一樣,有一個門、地上有圈圈,不知為何把門打開時有種神聖的感覺,是一個很奇怪的演出,非常激進、我很喜歡。

這個影片是介紹Roller Derby這個運動

這個影片是Roller這個演出的Mars.Tarrab兩人訪談,很有趣。

四月在巴比肯看了之前去過台灣演出的Cheek By Jowl(與你同行劇團)的Pericles莎士比亞演出,演員都是法文母語者,但因為導演和劇團是英國的,對我來說整個演出其實很英、不法。以前與你同行劇團也有去過台灣,我記得當時因為要一直看字幕看到後來有點累、不太知道他們在幹嘛,這次看雖然他們說法文,但我不覺得累也不會有理解困難的問題,可能和他們是在巴比肯旁邊的Silk Street Theatre演出的關係,劇場不屬於巴比肯、是Guilhall表演學校的劇場。整個演出非常的藍,他們把醫院弄成像在海裡的概念、全部都藍藍的我很喜歡,第一次看到把整個舞台都弄成超級藍的演出。這樣讓我想要做一個整個舞台都超級軟綿顏色的演出!然後很莫名的,在網路上可以看到一整個演出的錄影版,是官方上傳的。有興趣,可以練法文(?)


接下來的接下來...我要介紹我最最最最最喜歡的巴比肯演出!!!!
SIMON MCBURNEY賽門馬克伯尼的劇團Complicite的ENCOUNTER!!!!!!!!真的超級超級超級超級超級好看的!!!!!!我原本不知道這個演出是要戴耳機,所以到的時候才發現全場每個座位上都有耳機,門票有點貴,但是這個耳機是超高級的立體聲耳機,所以完全值得!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賽門以一個世界的天朝英國人的身份,做出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傳達給身為世界天朝英國人的觀眾們「殖民」概念的演出!!!!!Encounter講述在巴西的亞馬遜叢林裡神秘的原住民的「面會」。身為一個長期被殖民的台灣觀眾如我,深深切切地被感動了!!!演出不僅讓觀眾站在被殖民者的角度一起思考被殖民,也讓優勢的英國觀眾們一起思考了地球被消耗這件事,賽門真的是一個天才!!好感動喔!!!好希望賽門可以帶這個演出去台灣,雖然只有一個演員,但是設備上需要滿足的事情太多了,很難巡迴到很遠的地方,好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個演出。

看完演出後因為太震驚了,立刻變成賽門馬克伯尼的大粉絲,燒腦買了他們Complicite劇團賣的周邊商品!Encounter的劇本,賽門散文集以及一張明信片!!!!

Complicite的周邊商品!
看完Encounter的感動還記憶猶新,能夠做出這樣能夠改變世界的演出,塞門和Complicite劇團的大家,真的好棒喔。

這個演出全部都是由錄音、收集音效、現場製作音效而製作成的。觀眾如果沒有戴上耳機,是完全沒辦法「看」到戲的。上面那張圖最右邊那張明信片,則是在舞台上的超高科技「麥克風」。
一開始賽門是受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之邀完成這個演出,這個演出演到巴比肯加了很多更高科技的效果,我想賽門不僅打破了我原先想像的「麥克風讓觀眾和舞台有隔閡」這件事,也打破了看戲的觀眾坐在座位上必須主動沈浸的規則,高科技的耳機讓觀眾都被賽門被動沈浸了,而這個演出不賣科技,賽門真正想要傳達的卻是西方霸權的擴張與全球現代化的反思。我想,他成功的讓觀眾反思了,同時間卻也打破了劇場的既定印象。難得的不是他高科技的演出,而是他傳達的訊息強大、直接卻不讓觀眾有所戒心。這是他成功的地方,他不是為了做高科技而做高科技,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舞台語言而做劇場與科技的合作。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夠像賽門馬克伯尼一樣,做出這樣有著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的演出。

我和我的朋友們正在朝著那個遙遠的目標前進,我們踏出了第一步,在2018愛丁堡藝穗節製作一個蟑螂為主角的偶戲。
我們正在嘖嘖這個募資平台上募資,希望妳你妳妳你們可以花一點點時間點進去我們的募資頁面看看我們的計畫,並且幫我們分享給你的朋友們。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甚至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成功」,但是我們鼓起勇氣,試著踏出的一步。

這是我們嘖嘖募資的連結: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eamfurrytails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愛丁堡藝穗節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製作前期筆記

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的演出海報圖
三個月沒有寫網誌了,從二月當時上傳說要製作小強的故事到現在,我們的演出不僅演出場地確定、所有工作人員幾乎確定、嘖嘖募資平台的計畫也已經上線了。
剛剛點開好久沒更新的網誌,看到二月當時寫網誌的自己劇名也還沒確定,有種「啊~沒想到這三個月我做了蠻多事的。」的感嘆心情。這篇我打算大略說明最近我做了什麼事,為了準備這個演出已經做了、必須做的事情等等。

「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的嘖嘖募資平台頁面在這裡,募資結束為七月二日,很希望大家幫我們分享、分享、再分享出去。連結:https://t.co/tG4scXbrFL

二月時說有可能和Pleasance合作的計畫也沒有成行,後來我們選擇不和pleasance合作是因為我去年在愛丁堡去過其他的場地看戲,其中一個叫做Venue 13的劇場,是我最喜歡、最滿意的劇場,他們有超棒的劇場氛圍和劇場高度、舞台形狀等等,雖然和Pleasance相較之下,在內演出的團體總數有數十倍之差,但Venue13在愛丁堡的年資也不少於pleasance,最終我們決定花台幣八萬六千四百元左右,租下Venue13早上10:30的全期愛丁堡藝穗節時段-八月四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在他們劇場演出21場。

二月當時我的設計邱翊瑄和我陸續開了幾次會,我們總是約在倫敦市中心的Leicester Square附近,也就是我們故事裡蟑螂從箱子裡爬出來的地方。阿邱不太喜歡萊斯特廣場,因為那裏太多觀光客,我在這個演出開始計劃前,也不太常去Leicester Square,但因為阿邱和我住在倫敦的超東北、和超西南兩邊,我們兩要見面一定要選在中間地,導致不管怎樣也只能選倫敦西區West End 附近。
那陣子因為我在學音樂劇場的關係,必須一直跑去西區看音樂劇和歌劇、芭蕾等等,最近我甚至變成只看歌劇和芭蕾,不太看一般文本劇場演出了,哈哈,完全沒想到我會愛上歌劇,我真是太怪了~有空我會寫寫我對音樂劇學程的心情和歌劇想法,畢竟最近終於有在接觸了,蠻多可以講。

和阿邱固定見面到四月初,我們終於開始買布、買材料、做偶。我們為了做偶,還在他們劇場設計系的上課教室裡、別人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偷偷做偶,有一天我們在學校工作室沒人的時候一整天做偶,阿邱的老師經過發現我們,然後驚訝的問我們在幹嘛,阿邱很慌張,因為她沒在做功課被老師發現!覺得很好笑,這件事可能會在我的記憶裡很久。

註冊愛丁堡藝穗節是一個有點麻煩的事情,但只要突破了第一次不懂的麻煩,從此以後都不用再煩惱註冊規章和方式的問題,所以光是註冊我就來來回回弄了一個多月,也參與了愛丁堡藝穗節官方在倫敦的Soho劇場舉辦的「如何把愛丁堡藝穗節做到最好」的講座。原本以為他們會在獎座一直說幹話的我,完全錯了,講座三個小時完全是不停的資訊轟炸,我因為去了那個講座而知道愛丁堡藝穗節如何做得更完整、宣傳如何更具體、如何更有可能拿到全國巡迴演出的機會等等。藝穗節從蘇格蘭特地來倫敦的工作人員們,每個人都是腦子轉超快的製作人性格的人,在場跟我一樣是自己出錢無機構資助的其他藝術家,幾乎都和我一樣沒有在狀況內,大家都腦子轉的沒他們那麼快。

參與完愛丁堡藝穗節官方舉辦的這個活動,突然很慶幸自己可以人在倫敦、用英國當地人的方式參與愛丁堡藝穗節,如果我是在台灣的團隊,只能藉由文化部的協助,間接的參與愛丁堡藝穗節,文化部會全力協助台灣被選上的團隊,很多事情會被直接辦妥、團隊們需要煩惱的事情會相對減少很多,但這樣不能夠了解到一般英國當地小團隊們參與愛丁堡藝穗節的方式,文化部資助的台灣團隊實際上能夠在愛丁堡學到的事情也減少許多。當然也會有人覺得,這些事情沒有必要真的學,畢竟台灣團隊去愛丁堡演出不是為了在英國獲得巡演機會。

藝穗節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但要如何把自己的演出做到極致,如何在愛丁堡成功,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愛丁堡藝穗節的官網都有一步步教學,而真的看完他們教學的人卻是少數中的少數。我還沒完全看完,但每次想到「啊有件事還沒弄!」然後查詢之後發現他們官網就有相關的教學了。
他們官方真的做了很多事,不是只是收我註冊費而已。註冊費我付了11808台幣,一開始真的覺得很貴,但仔細想想,他們非常願意幫助參與者、在官網放上所有我們需要的資訊,但最重要的是參與者要問、要參與、要要求,不然藝穗節官方也是不知道你哪裡需要幫忙。如何把付的註冊費用到極致,是每個團隊自己的選擇,我希望我們團隊在愛丁堡藝穗節結束之後,可以成為他們所說的「沒什麼財力宣傳但在愛丁堡把演出做到極致的小團隊」。

和阿邱一起做偶時我們拍了給朋友們的影片,嘖嘖上的是我們拍的專業版,雖然看起來專業度還是沒National Theatre拍出來的專業,給朋友們的版本比較隨性一點。我房友說看起來有youtuber Vibe,嗯,完全不是我們原本拍的目的,我們沒有要當Youtuber!影片如下:

上週我去了一趟巴黎,為了看看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集體創作劇團「太陽劇團」的演出,我在沙發客網站上找到了太陽劇團演員的沙發睡,所以我甚至在太陽劇團的演員家睡覺、參與他們劇團為了巴基斯坦團員們成為法國永久居民的慶祝派對。
導演莫努虛金記得我了,因為我看了兩次戲,她每天都會在門口剪票!我告訴她我想看第二次但是沒票了,她就讓我坐在階梯上免費看第二次,她真的是一個非常慷慨的人。

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是一個集體創作的演出,我們沒有文本,演出中也不會有很多的語言使用,我們覺得不管是誰、使用怎麼樣的語言,都看得懂我們的演出。

我在太陽劇團看的演出是「 一個印度的房間」,他們的演出就是不以文本為主軸發展出來的作品,即使我聽不太懂法文、只聽得懂英文,我還是看得懂他們的演出,他們是一個非常視覺為主創作發展的劇團。我和軟綿尾巴組也是,我們想要創作一個反映現在英國脫歐後的當地現況的演出,這個演出不只是想要讓英國的觀眾看得懂,我們也想讓那些和我們一樣都是外國人的觀眾有所共鳴。太陽劇團的「一個印度的房間」就是一個讓我有所共鳴的演出,他們創作出一個不僅能夠讓法國觀眾思考、也能讓不懂法文的觀眾有共鳴的作品。

我們努力的讓蟑螂和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更更更有趣,也希望更多更多更多人因為這個演出開始思考外來者與自己、或是自己身為多數人與少數人的關係。而我本熊有個私心想要達成的,是完成一個軟綿綿的演出,讓更多人愛上軟綿綿的感覺、更多更多人喜歡動物。
我把我的募資平台訊息轉貼給我的前輩,前輩說:「你之前說你想要做一個軟綿綿的戲,哈哈,你現在劇名就有軟綿綿了XD」
我忘記我之前有說過想要做軟綿綿的戲了,但被前輩一說,讓我想起好像有這麼一回事,沒想到我軟綿綿魂從裡到外、從古至今!我想,我會一直朝著更軟綿、更療癒的方向前進,而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也會因為大家的幫忙變得更好!

現在,蟑螂就是蟑螂了,她不是小強,她是蟑螂。小強這個名字好像抹滅了蟑螂是蟑螂的事實,給她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比較不「噁心」的名字。但是,蟑螂就是蟑螂,蟑螂接受自己是一個蟑螂,蟑螂做自己,她不討好討厭蟑螂的人,她不用硬要裝作自己是「小強」,她是蟑螂,蟑螂就是她,她全身都是咖啡咖啡的顏色,飛的時候聲音很吵,大家看到她都討厭,但是她就是她,她不是別人、不是別的動物。不為了讓別人喜歡而打扮自己,不為了讓別人愛而嘗試變得漂亮,她就是她自己,就算大家討厭她也沒有關係,因為她就是她。別人的選擇是他們自己的意志,她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也沒有必要為了改變別人的想法而去把自己變得不像自己,蟑螂就是蟑螂,她不需要名字。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發現我不用為了討好別人而改變自己,從意識到自己的外表不受別人歡迎到最後終於發現自己沒有必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而不接受原本的自己,花了十年的時間。覺得自己很笨,但如果沒有這部分的生活經驗,我不會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在英國有生活經驗,我也不會有反省自己在台灣時身為「多數人」的想法。因為在倫敦唸書,才有了這樣的反省,不管是怎樣的事情,總是要經驗過才有可能學習,我們在英國思考了在台灣時不可能思考的事情,而蟑螂與軟綿綿毛絨絨模糊糊動物們,不僅是我們在英國的共同感受,也是我們自己對於自身經歷的省思。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籌備製作2018八月愛丁堡藝術節-小強の故事

大家好,最近結束了「即興創作與集體創作(Improvisaton&Devising)」的學期,現在在放假中,所以有空給大家報告告。
去年一整年因為我的英文真的太爛了,所以前三個月上課很容易放空,但今年我腦子變得比較皺摺英文也變得比較好,所以每天上課都覺得學很多、想很多、產生更多腦子的皺褶。
所以就有腦力開始籌備愛丁堡藝術節的演出了!
去年八月(2017年)我去了愛丁堡藝術節,那是我第一次去,是一個非常大的文化衝擊!和前一篇提到的法國Charleville的偶戲節氛圍截然不同,在愛丁堡感受到的是搶錢的氛圍!比誰點子好,可以搶到多一點觀眾;比誰有毅力,可以撐到最後一週的藝術節;比誰臉皮厚,戲多爛都要相信他很好然後發傳單給無知觀眾說服他們來(也是比誰臉皮夠厚)---愛丁堡藝術節的真面目,比誰無情---剝削窮困藝術家同時還要說自己在做藝術的高額租金場地經營者們,也不能忘記提到在愛丁堡藝術節同時調高3倍住宿租金的、口袋飽飽房東和飯店老闆們。
這就是愛丁堡藝術節,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每年都要辦的原因!全部都是資本主義在作祟!全部都是看不見的手以及該死(+種族歧視)的老闆們!
那為什麼我還是想去呢?
哎,因為八月整個倫敦有一半的劇場都休館,大家都去愛丁堡了。整個英國各地的劇場工作者們、尤其窮困的年輕人都在愛丁堡,去了愛丁堡做戲,可以遇上很多不能想像的其他地方的劇場工作者,很容易被看見、被認識、也有機會和很多人交流。
倫敦的劇場通常都會在八月進行維修,整年無休的狀況演出導致沒時間修繕,少部分的技術人員會繼續留在倫敦做修繕,有錢的倫敦劇場工作者八月會(假裝)出國度假,沒錢的倫敦劇場工作者會刻苦的去愛丁堡,就是這樣,所以我也想去,因為我是窮困的倫敦劇場工作者,而且我還是台灣人。
對英國當地的窮困劇場工作者來說,做藝穗節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容易獲得全英國巡迴的演出機會。
為什麼呢?因為巡迴的演出必需短、少人、少技術、便宜,而愛丁堡藝術節提供的演出都是60分鐘以下、演員少、技術超簡陋、道具及人才都便宜,所以很多英國各地的中小劇場製作人會去愛丁堡看戲邀請演出到他們劇場巡迴。而申請英國文化部的演出巡迴企劃,若有在愛丁堡演出過至少三四週,獲得一些不錯的劇評,英國文化部也比較容易撥錢給劇團方供巡迴金費。所以為什麼愛丁堡藝穗節深淵地獄還是一堆人每年搶著要去。(像我)
愛丁堡藝穗節的演出規定基本上就是「演出必須在六十分鐘左右,撤場及搭景共只有15分鐘。」所以一個小貨櫃作為一個50席的演出場所,從早上10點到凌晨3點,可能不間斷、每個小時都有一個演出,10am~3am在一個五十席的小貨櫃裡,總共可以上演15個不同的演出、來自不同的演出團隊,所以在愛丁堡同時間有3000個不同的演出各處上演,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很激進(積極)的搶觀眾的原因。哎。

我2018年八月想做的演出是一個台灣小強的故事,給小朋友看的偶戲,講一個小強到了陌生的國度然後其他動物都不跟他玩---因為他長的不一樣、講的語言動物們聽不懂的故事。
我在峇里島用牛皮做的影子偶小強--台灣強。
最近在申請的場地叫做Pleasance,在倫敦Islington他們也有一個小劇場,倫敦據點有兩個空間一個300席、一個80席---主要提供年輕創作者在這個據點試演、小劇團巡演或是給倫敦的表演學校租賃演出。
Pleasance在愛丁堡持續做了非常多年的場地租賃事業,他們不「租」場地給藝術家,而是審核藝術家們遞出的企劃,和藝術家合作「分成」票房收入:例如藝術家方拿5成5,場地方拿4成5。如果他們願意讓我帶著小強故事去演出,我預計演出4週-從八月2日一口氣演到8月28日,如果我總票房達不到4成,我必須付2000到3000英鎊給他們作為賠償金。哎!所以和這樣「分票房」企劃的劇場合作的演出團隊,都有一定程度的票房壓力,而大家都想要嘗試回本,當你去愛丁堡看到那些發傳單的人們...可以停下腳步和他們聊聊,拿一張看看他們避蝦密忙也行,大家都很努力---只是演出好不好看是另一回事。
向大家揭露租房子讓演出團隊住一個月要花多少錢:airbnb非常貴,不推薦,我找到距離有點遠也只有一張小雙人床、4人住(一層但只有一間房間另外兩人睡沙發),一個月要繳3700英鎊!!!!!我操!!!!找了愛丁堡藝術節合作有信用的租賃網站,兩間房兩張超大雙人床、距離有點遠的房子,比較便宜共2800英鎊一個月,還附停車位。我也比價過青旅,不要以為青旅比較便宜,我試著訂了兩間分別兩禮拜住宿(因為愛丁堡的青年旅館都不提供超過兩週的床位,意味著必須月中搬家)四床四週總共...3700英鎊啊啊啊啊啊啊!我草!!!!比airbnb還更不划算!
然而,你以為票房有辦法回本嗎?要不要看看衛報怎麼說?衛報一篇文章說明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愛丁堡藝穗節要賠錢大家都還是要去:
The cost of staging an Edinburgh fringe show: artists open their account books

我們班有個蘇格蘭人喜歡做音樂劇,他從大學做愛丁堡藝穗節到現在今年是第四年,他說他第二年做的戲自己賠了10,000英鎊,是一萬英鎊!一萬英鎊一萬英鎊!沒有錯!就是台幣他媽至少40萬啊啊啊啊啊啊!!!!
頓時我比較沒那麼糾結了,即使我的票房最後達到5成,能夠回收1000英鎊,抵掉大家一起住宿的錢,我也只會賠4000英鎊而已,而已。
愛丁堡演出的藝術家們不計其數的都拿不到演出費,但真的不能怪製作人(如果他們請的起製作人...)、不能怪導演,要怪就怪誰叫我們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只想做劇場。要不然我回台灣去餐廳打工週末去看電影交交女朋友、男朋友或知心好友然後一直被剝削一直加班小年夜跟除夕夜也都要上班然後全部被銷假然後尾牙在加班也不能去尾牙還被老闆脅迫新進人員要做尾牙演出就這樣度過一生也可以啊!

但是我不想,哎。
“You have to weigh it up what we might lose by not coming,” says Mothersole. “Going to Edinburgh is painful financially but it’s not all about money.” by Guardian article The Cost of staging an EDB fringe show: artists open their account books
「你必須比較看看因為不來愛丁堡而得不到的東西,做愛丁堡藝穗節你會花非常多錢但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錢。」大便劇團Sh!t Theatre的露易絲Louise Mothersole說。(翻譯自英文不好的我本熊)

最後向大家宣傳我本熊最近做的個熊網站,花了兩百多英鎊買了網址跟移除廣告...希望大家可以點閱閱看看,以及我和在倫敦的台灣朋友一起成立的這次要做藝穗節的劇團「毛絨尾巴組Team Furry Tails」臉書推特以及IG帳號,歡迎follow及訂閱我們。即使沒有要來愛丁堡玩或是看戲,也可以來逛逛我們的臉書、推特和IG喔!

我們這個演出會是愛丁堡首演,在愛丁堡演出前,可能會在七月底於倫敦試演一場,但都還沒確定。我們沒有任何台灣文化部或是英國文化部的贊助,因為台灣文化部贊助的演出必須在台灣有演出過、完整演出內容錄影,英國文化部申請劇團資助必須是英國當地的註冊公司,我們沒有註冊,個人申請的部份我們還沒考慮,只希望多一點觀眾來看演出,讓我們減少劇場裡演員比觀眾多的機會...😑😐👹🐻
如果確定申請上Pleasance了,我們也會正式開始營運宣傳工作,甚至營運小額網路募資,等到Pleasance給我們回應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但我們會繼續努力朝愛丁堡撒錢行邁進。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法國Charleville-Mézières 2017偶戲節

2017年九月,我去了一趟法國北部一個叫charleville-mézières的地方,每兩年他們會辦國際偶戲節,這個地方是一個40年前很有錢的大鎮,但自從他們沒有產羊毛之後,便成為一個年輕人大量流失的老城。這次我去charleville-mézières住在一個城外的大莊園裡,那個莊園已經250年了,因為接近偶戲節整個鎮的旅館都被訂光了,我後來硬著頭皮找了沙發客,沒想到找到一對住在大房子裡的中年夫妻,我住在超級超級超級大的房間裡住了十幾天,房間的大小是我在倫敦租的房間的七~八倍大。我很幸運有人願意提供我整趟旅程的住宿,他們甚至給我吃免費的晚餐、順路帶我去城堡看馬跨欄比賽,是一對非常善良的夫婦。
我在charleville-mézières看了十幾個演出,整個戲劇節的演出都是偶戲,有分室外演出或是室內演出,路上演出都是免費的,他們可能是世界各地被偶戲節邀請來的藝術家,或是法國當地的操偶者,雖然是免費,他們通常在演出完都會希望你捐錢。有的演出其實蠻無聊的,有的演出的idea都和其他藝術家很像,有的藝術家的路上演出也很厲害,幾乎所有演出都是法文呈現,或是沒有語言、只是在一個箱子裡表演三分鐘,像我這樣聽不懂法文、也很臉皮薄的,就不太敢接近箱子表演,因為如果表演不好我還是要付錢...重點還是在表演者的目光下投錢。
也有室外演出完全不用付錢的,他們通常是偶戲節邀請來的知名藝術團體,例如在偶戲節尾聲那幾天,廣場上有人用土蓋成一個臉,那就是一個完全不用付費的藝術活動。
廣場上的臉!用土和草做的。 
正在製作臉的藝術家們
臉的嘴巴伸出很多繩子,繩子上掛著很多臉。
臉的藝術家們會請觀眾(路人)幫忙扶梯子,他們爬上去梯子、在繩子上掛更多的臉。臉的附近都是沙子,繩子的下面也都是沙子。小朋友來到這邊都會玩沙子玩瘋。
藝術節主辦方今年邀請了來自印尼爪哇的偶戲團體,他們總共20多人來到這裏,在連續兩三個晚上,於廣場演出長達6小時的爪哇偶戲,也是免費的。這個演出演完也不用付錢給藝術家。西爪哇的偶戲和峇里島的偶戲一樣只有一個操偶者,操偶者的後方通常會有一整組十幾個人到四十人不等的樂師,這組人他們只有十幾個樂師,以及一個女性聲樂師。爪哇的偶戲和峇里島不同在於,峇里島是來自印度的影子偶戲,爪哇的不是影子偶。據我波蘭的操偶者朋友所說,他們甚至稱這樣「一個頭、連結一個身體、兩隻手的關節可以移動」的偶為「爪哇偶(Javanese Puppets)」。法國觀眾們對這種演出很捧場,即使從頭到尾都聽不懂到底在幹嘛,他們還是可以坐在戲台前很久,演出過程當然沒有字幕。
爪哇偶。Javanese Puppets

跟峇里島的偶戲一樣只有一個操偶者。 

舞台上擺上所有這齣戲會出現的角色,要用的時候拔下來
偶戲節方也有辦很多有趣的展覽,離如在charleville-mézières這個地方就有當地的偶戲學校,他們也就地舉辦了學生作品展覽。校名為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A MARIONNETTE,我去之前也不知道原來當地也有偶戲學校,但去參觀了他們學校的新校區後發現其實當年主辦第一屆偶戲節的就是這個學校的創辦人之一。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A MARIONNETTE學生作品。

一樣是學生作品,掛在學校裡面某個教室。

學生作品,手偶。
這些展覽都是免費的,他們有的會租借街上的店家櫥窗展覽,有的在學校裡面展。整個城鎮所有店家都一起參加了這個偶戲節,理髮廳甚至還把店面的玻璃畫了一些偶戲的圖片。住在城裡的貓也一起參加了偶戲節!城內的牆上或是水管上總是貼滿了演出的廣告,那些廣告大部分都是來自街上的免費演出團體,或是不在偶戲節主辦方的節目冊中的演出廣告。
店家的櫥窗貓咪鴨子偶佈置!好可愛

看那隻在窗戶裡的黑貓,窗戶旁貼滿演出廣告的水管。
廣場上尤其週末會有特別多的觀光客和藝術家,他們來到廣場穿著特別的服裝、沒有表演,只是到處走讓我聯想到台灣的cosplay同人誌展www,因為他們有的藝術家也沒有請觀光客投錢,只是來廣告他們的演出、或是只是玩爽的,很有趣!感覺像是比較有活力的愛丁堡藝術節,因為愛丁堡大家比較多只是在發廣告單,沒那麼多人認真到還全副武裝來廣告。
推著奇怪偶的藝術家
廣場的免費演出,但演完會請大家捐錢~

走動的怪獸石頭,廣告他們在廣場外的演出。
這個偶戲節我最最最開心也最喜歡的「演出」就是「怪奇旋轉木馬」!也是完全免費的「演出」,偶戲節邀請來的法國藝術團體。這個團體去垃圾場收集了很多不要的「垃圾」,將這些垃圾組成一個超怪旋轉木馬,如果「觀眾」想要玩這個旋轉木馬,必須到「售票亭」以唱歌交換一張「門票」。這個旋轉木馬在廣場外的一條河的對面,只有有走到那一區的人才會看得到,我去坐了三次,旋轉木馬本身超級搖晃、感覺有安全疑慮!乘坐的玩具也都超級小!我努力地爬進了怪手,被擠到都覺得有恐懼症了,怕爬不出去的恐懼症!!!紅色衣服的工作人員似乎是演員,但同時你也覺得他們是很瘋的工作人員,一群人做著超級沒意義的事情但是超級超級超級好玩!!!很佩服他們對於做沒意義的事情的堅持,帶給觀眾非常多的歡樂!從來沒在英國參與過這種超沒意義超瘋超怪異的「演出」,我想真的只有法國人才做得出來XDD。坐上怪手的觀眾必須戴安全帽、穿反光衣,坐上船的觀眾必須穿救生衣、演員會對你噴水,坐上馬的人需戴上牛仔帽,還有長頸鹿、大猩猩、飛機...等等看起來真的很像垃圾場撿來的東西拼湊成的道具給觀眾乘坐。旋轉木馬轉到一半還會倒退轉,真的超級好玩的!而且還是「免費」呢!
怪奇旋轉木馬,正上方那是我坐的怪手!
以唱歌換到黃色票的觀眾正要走進去怪奇旋轉木馬入口。
偶戲節讓我深刻感受到法國藝術人對自己要做的「藝術」的堅持,他們對想做的東西有很強烈的想法、不為了取悅觀眾而作「作品」。我看的每一場法國人製作的演出,參與藝術節的工作人員、室外的免費演出...都有他們自己很分明的喜好以及堅持,不做作也不討好,這樣的態度讓我學到了非常多,同時也相當感慨。
室內演出的門票學生票介於10歐到14歐之間,如果到演出當天票沒賣完,藝術節主辦方會全面大降價至9歐、公布在辦公室外的佈告欄供大家買票。台灣有兩個團體來到這裡演出,整個藝術節最大宗還是法國製作的演出,英國的團體很少。從藝術節回來後我看了一些英國有偶的戲,發現很多英國做戲的人都不尊重偶的本身,讓我很常在劇院失望。這個藝術節裡大部分的演出都很尊重「偶」的本身,不會只把它們當作舞台上的工具,在英國卻不然。
推薦這個藝術節給喜歡「偶」的人們,你可以在藝術節看到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對「偶」的熱愛和堅持,也可以看到很多有創意的設計,甚至是從沒想過的「偶」形式,這個偶戲節充滿著藝術的活力,是個讓人感受到愛的藝術節。
下一次的Charleville-Mézières國際偶戲節將會在2019年九月舉辦,如果你喜歡偶戲,一定要去看看,可以的話帶著你的名片,因為藝術家們都是在這裡互相交換名片的,別錯過廣告自己的機會了(像我一樣...)。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巴黎短行小淺見

巴黎鐵塔就是一根這樣的東西
今年九月去了一趟法國,每兩年法國北部一個叫做Charleville Mezieres的地方都會舉辦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國際偶戲節,去法國就是為了這個。我從倫敦去巴黎,再搭火車上北部,那個城鎮是一個騎腳踏車可以到比利時的極北法地區,是個年輕人很少、牛比人多的小鎮。
從倫敦去巴黎搭飛機的時間只要40分鐘,比從松山機場去金門還近,出門前我慢吞吞的準備行李,下午的飛機我早上才在準備。為了省捷運費,我特地搭車到二區(只要一鎊!),從二區走到倫敦橋London Bridge站搭火車,但當我慢吞吞走到倫敦橋站時,發現下一班火車要再等30分鐘,然後飛機2小時內要起飛!慘慘,我超級超級緊張,一到Gatwick機場狂奔搭航廈捷運,深怕因為排隊等安檢而錯過班機,沒想到思考周全的我,帶著我的背包,沒掛行李的狀況下,從跳下火車之後計時五分鐘內安檢完成入關!我也是醉了,真的很快,根本不用跑!但也開始發現為啥大家都慢吞吞的去搭飛機惹,因為都習慣五分鐘安檢完成惹。首先你一定要把小液體都裝在一個密封袋子裡,要不然會被英國人檢討到死,英國人都慢吞吞的,然後還會慢吞吞怪你不把東西都裝好才來過安檢。
到巴黎的飛機上我的身後坐著一個痛恨小孩的黑人女生,整個機程他都在抱怨然後碎碎念和詛咒那個製造噪音的小孩,那個小孩只是在講話而已,連尖叫都沒有,我感覺那女生很不快樂。我在巴黎待了兩天,第一個晚上下大雨超級冷,我在沙發客網站上找到的一對情侶,他們那晚剛好要去參加朋友的小孩出生的派對,所以我就去他們朋友家的車站找他們,當天晚上和情侶兩人待在男生的爸媽家,因為那個朋友是小時候的鄰居。男生爸媽的家超級大!超級酷!有平台鋼琴,後院還有一隻超大陸龜,還是經過火災存活的希臘籍(莫名的希臘人帶來的)陸龜!
巴黎鐵塔到處都警察
男生家的阿公是北韓人(驚!)還是日據韓國時期的北韓人喔!當時會講韓文、中文和日文,超強的。阿公因為反日本殖民所以成了政治犯、逃到上海,透過關係拿到中華民國護照(你沒看錯,就是中華民國),一路到了香港,然後搭船來歐洲,從此以後沒有回去過北韓。到了法國定居後也不會講法文,後來學會法文之後做了蠻不錯的工作,因為會講四種語言,還和當地法國女性結婚。超!級!酷!竟然在法國遇到了脫北者啊!雖然是一百年前的脫北者啦...而且已經過世了,總之是個很厲害的阿公。
隔天離開那個大房子去了情侶兩人在市中心租的小公寓,在那種六樓的傳統巴黎式公寓裡面。在巴黎待的兩天其實沒做什麼,第二天早上醒來去了巴黎鐵塔,到處都是警察,有那種恐怖持很大槍的,也有那種騎腳踏車的,覺得巴黎鐵塔有點無聊(誤)我就回了公寓。觀光地的路上都有很多人很強勢的兜售東西,我完全不會法文,一個人真的有點怕怕的,但因為我看起來太窮酸,扒手也不太會針對我這種,畢竟我的包包跟衣服都爛爛的。

回到公寓之後我煮了超級拿手菜日式咖哩給我的host們吃,女生是在當助產士、男生在高中教歷史,兩個人都是看起來很和善的那種路上被強迫推銷的好人類型,他們很喜歡我煮的咖哩,不是我自戀,但我覺得除了我本人煮的咖哩以外,其他人煮的我都覺得不滿意,我真的認為我煮的咖哩最好吃。吃過我咖哩的人最常說的就是:「我之前也買了那個咖哩塊但不知道為什麼都沒辦法煮出你煮的味道!」
哼哼。
公寓附近的教堂
巴黎的可頌不是隨便就買得到好吃的,待了法國兩週,吃了公寓附近的一間麵包店的可頌覺得是人生吃到最好吃的,但可遇不可求,第二天吃到這個可頌之後,後來都沒吃到那麼好吃的了,悲劇。
在他們的公寓附近有一所小學和一個教堂,早上還有市集,身為在倫敦生活的台灣人,看到市集便覺得奇怪,因為倫敦很少那種蔬果市集,我從來沒在倫敦看過,看到市集賣蔬果就覺得實在太台了!突然想起對啊倫敦人竟然沒有去市場買蔬果的需求,真是奇怪。
當天晚上我去了家樂福,家樂福是法國牌。總之,到了家樂福我買了超級超級超級超級好吃的類似牛奶布丁又有點像慕斯又有點像日本超市賣的超綿密布丁的那種牛奶甜製品,喔喔喔喔喔實在太好吃了!!還用玻璃罐裝、看起來超精緻!但也因為這樣之後我就再也沒吃到那麼好吃的,我連品項名稱都不知道(因為不會法文),此行法國遊好吃的東西都只吃一次,悲傷。
後來回到倫敦之後我就報了學校的免費法文課,老師是一個超熱情的非洲裔法國人,跟他學法文超級有趣好笑,此生第一次上這麼有趣的語言課。順帶一提,學法文前我學過德文、西班牙文、英文、日文...都很無聊!除了日文我大部分都自學看日劇,其他有上課的都很無聊。英文後來我也都沒上課,自己看電視劇學,去補雅思也蠻無聊的。結論,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學外語真的比較好玩耶!
其實我原本打算提一下此行最後一天去了羅浮宮的事,但篇幅太長了,所以改另一篇提。去法國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偶戲節,但待了兩週偶戲節要講得太多,所以可能分兩篇,擇日再寫。
法國是個很有趣的國家,明明離英國很近但相像的部分其實很少,人和歷史和文化都很不一樣,我想我有這樣的看法主要因為我來自亞洲,總有種「歐洲都很像」的錯覺,但其實事實上完全不同,而且需要去和當地人聊天吃飯相處才會發現。已經有點習慣英國人生活的我,真的覺得:「法國人好奇怪!」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看了Martin Freeman的Labour of Love喔喔喔

迷妹本熊的心情無法平復,因為我不僅看到了Martin Freeman男神本人,還跟他說到話要到了簽名!!!!!
在此附上一張晃動的舞台門外親切的馬丁帥照:
帥帥親切ㄉ馬丁
好的,其實我應該要寫一些很專業的看戲小結,但因為前幾天看完戲到今天都還沒平復情緒,所以大家可能不要太期待這是很中性的評論,大部分都會是帶有強烈迷妹色彩的內容,嗯嗯!
其實前幾年Benedict Cumberbatch在倫敦演出哈姆雷特的時候我也是差點就要飛倫敦目睹一下男神,但當然當時沒有衝動成那樣畢竟特地飛一趟真的太貴。從當年至今我一直偷偷作著可以親眼目睹夏洛克BBC男神們的夢想,前陣子已經實現去看帥帥莫里阿提Andrew Scott的哈姆雷特夢想惹(請見網誌看了Andrew Scott的哈姆雷特);不僅如此,還偷偷想著如果我去看戲一定要去拿簽名...而這個夢想在前幾天實現惹!!!!!
看完演出之後Martin手持黑色水性麥克筆出現在迷妹們的面前!還給拍照、給自拍!人未免也太好惹ㄅ!!!!迷妹沒付錢還如此慷慨!!!不過因為本熊實在太害羞惹,所以沒有跟他自拍,只有偷偷偷偷拍一下晃動ㄉ他!
好滴,其實這個演出Labour of Love 是一個叫做James Graham的新興英國劇作家的最新劇本,他年紀很輕卻已經在西區以及倫敦西區外造成劇場觀眾的注目,是目前最火紅的劇作家之一,比起神秘小狗深夜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的劇作家Simon Stephen已經成經典大師,這個劇作家算是還沒成大師卻在往大師邁進的路上,非常值得關注、也深受倫敦劇場觀眾信賴。這次的演出Labour of Love算是他的超級大一步,因為請到Martin Freeman和Tamsin Greig來演,一位是在螢幕受到世界關注的超級大明星,另一位是在倫敦劇場以及英國當地的電視圈家喻戶曉的女演員。我想James Graham是下一個備受世界關注的年輕英國劇作家,他的成功有目共睹,有別於大部分的英國劇作家都是從Royal Court起家,他的演出從沒在Royal Court上演過,卻在五年內大紅特紅,走著和一般大神英國劇作家不同的路。從前長期在西南倫敦的小劇場Finborough Theatre駐館創作的他,作品已經相當純熟,可見從前創作經驗的累積仍然對他有影響及幫助,尤其在寫較為商業、喜劇元素多的演出之上,雖然我只看過Labour of Love,但只看了這個我就覺得下次他有演出還會去看。
由標題Labour of Love來看,對英國人尤其明顯的信號就是英國工黨(Labour Party),英國以外的人看到這個標題會很直覺想到莎士比亞的Labour's Loves Lost,但這個作品的名稱不但不在意被認為是莎士比亞,還有點利用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名,畢竟是講工黨的故事,不把工黨的字用在標題觀眾可能會帶有錯誤的期待。
馬丁的簽名以及無敵貴的票根ᶘ ᵒᴥᵒᶅ
故事以工黨的歷史構成,在一個工黨的地方分部中,一個黨員和黨員助理的27年愛情故事。演出一景到底,但時間隨現代到1990年倒敘而成,中場休息過後,故事則又從1990正敘回開演時的現代-2017年。開演的第一分鐘女演員Tamsin就獲得了觀眾的青睞,好幾個她創造的笑話都被觀眾完全接住了,看完之後我甚至認為她厲害到在舞台上比馬丁還閃耀,即使現場一半以上觀眾都是來看馬丁的,所有舞台上的笑話卻有七成都在她手上,有著非常精湛、高超的喜劇演出技巧,劇作家創造的笑話她完全發揮了出來,還自己加了很多笑話,看完之後不喜歡她真的很難。從前我看過Tamsin在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的演出、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我沒有很滿意那個版本的第十二夜,可能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莎士比亞啦,看完的時候有種我看了什麼的感覺,真的是太長了,嗯。但她在這個演出裡完全被100分用上也100分發揮了,實在很感動,對於演員能發揮的實力又開了眼界。即使演出將近3小時,我也完全不覺得長,絕對是劇本的問題(很敢講,哇哈哈)。
關於馬丁的演出,嗯,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很馬丁式表演法。還不到華生上身那麼誇張,但我一直看、一直想著:「馬丁要丟掉華生還要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對他而言、或是對觀眾而言...」我同時希望馬丁能快快重新讓觀眾相信他進入其他角色,但也同時私心的希望能夠繼續看到夏洛克新的一季。身為一個迷妹熊,真是難以抉擇,嗚嗚。
這是一篇短短的網誌,我其實應該要先寫八月去愛丁堡藝術節的心得,以及前兩個禮拜去法國偶戲節的心得,但都沒寫。嗚嗚。嗚嗚嗚。
一個迷妹大確幸的部分就是我和馬丁講話的時候,告訴馬丁我從台灣來、我在E15學導演,馬丁說:「哇!那我們之後搞不好可以一起工作。」
嗚嗚嗚嗚嗚,實在是太太太確幸了!!那真的是我身為迷妹以來一直偷偷做的小確幸夢想!感謝馬丁這樣對我說,讓我對我的夢想更堅定惹!而實現那個夢想的前提就是要繼續當個迷妹熊(完全錯。)!!!!
今天其實是我的生日,今年的生日禮物我自己認為就是馬丁的大確幸鼓勵以及簽名,哇哈哈!到了25歲的今天,我非常滿足、感謝我的家人,放縱我作為一個迷妹以及幻想的熊。我希望之後的一年還能繼續被放縱,能夠成為一個更高等級的迷妹和超級幻想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