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2016聖誕節倫敦Pantomime觀察

倫敦可以說是世界上劇場最蓬勃的城市,或是說英國是全世界劇場文化最蓬勃的國家。
有一個網絡倫敦低於座位數量低於300的劇場網絡,他們這些獨立劇場組成一個聯合組織「Society of Independent Theatre (SIT)」我建議要來倫敦看戲的愛劇場人參考他們網站給的小劇場資料,看那些劇場的演出。提到這個組織是因為光是倫敦獨立小劇場,就有將近四十個空間是SIT的成員...還有很多劇場空間是沒有在這個組織裡的,看這小劇場的數量就能說倫敦無疑是劇場人的天堂,另個方面說,也有可能是地獄?台北粗估300座位以下的小劇場(不是藝廊、咖啡館)空間是5個的話...倫敦的小劇場至少是台北的十倍之多,更不用算倫敦還有其他很多超過300座位的非獨立經營的劇場及表演藝術空間了。
在台灣劇場提到關於票卷銷售有關的話題時,最常聽到就是「這週太多演出了~票賣不掉~」
在英國整個社會氛圍:「去看電影趨勢走下坡,去劇場看戲趨勢 走上坡」的關係,電影院在倫敦很難找、電影票比劇場戲票還貴。這是我房友跟我講的,知道的時候我頗驚嚇,有種:「啊!!!這裡真的是劇場ㄉ天堂!!!」的雀躍感。
加上我的幾個英國人朋友們家裡都沒有電視、看電視劇用手機或電腦(Netflex)。有小孩的英國人、職業是辦公人員的我朋友,一年至少帶她五歲以下的兩個孩子去看五次的戲,推斷劇場在英國能蓬勃發展除了跟歷史淵源有關,還有他們的習慣所致。
由此可見雖然英國人大家都會去看戲,但劇場真的太多了,劇場空著沒演出會倒,放了票賣不好的演出也不好,對這個問題英國劇場人怎麼解決呢?他們不會說:「演出太多了票賣不掉」,他們會說:「阿,要怎樣才能讓更多觀眾進來?」然後想辦法去申請英國文化部的錢,去做一些別的事,然後繼續辛苦快樂的做劇場。來倫敦念劇場導演半年我最大的體悟就是:台灣跟英國的劇場人是一樣辛苦的。而目前英國劇場人可以同時賺到錢又滿足做戲慾望的最大市場需求,就是聖誕童話劇(Pantomime)。英國爸爸媽媽聖誕節會帶著小孩去看戲,那些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是被大人帶著去看聖誕演出,以此類推,聖誕演出在英國的歷史已經不可考,大家就算一整年不看戲,聖誕節也一定要去看一場,瘋狂一下。

聖誕節演出通常run show五週以上,大部分會演出至少七週,英國劇場表演者和舞台監督們,演出、排練拿週薪(Weekly rage);劇作家、導演、設計、製作人等創作團隊拿一次性的演出費(Fee)。排練通常三週、加上演出七週,演員和技術人員可以拿到不錯的薪水;劇作家、導演、有名設計師可能可以分到因聖誕節而暴漲的部分票房盈餘,再加上全英國各大小城市都有製作需求,童話劇創造了非常多的工作機會,一整年都沒辦法當演員的演員們(是真的),聖誕節到新年時段是最有可能拿到角色的。我房友也是,年底跑去打了53場的聚光燈。

Pantomime,簡稱Panto,翻譯應該叫「童話劇」的一種劇場節目,在每年英國十一月底到隔年二月初,聖誕節前後,到處都在上演!!
聖誕節對台灣人來說就是個日本文化影響很情侶的節日,我本人在台灣很反聖誕節哇哈哈哈,除了台灣的基督徒及其他會過聖誕節的宗教信徒朋友、來自歐美的朋友們,我覺得聖誕節就是個劣化的商業行為。但也因為我抱著對它的一些誤解(媒體影響、情侶過節、聖誕節單身就是狗)迎接在英國聖誕節,這段期間我看了很多戲、去了很多劇場感受當地氛圍,才足以把我心中誤解化開。嗯。
我前面提的的到處都在上演,就是真正的到處。全英國所有的城、鎮、小村莊都有屬於自己的童話劇(Pantomime),在鎮裡的教堂劇場空間、村裡的劇場、老舊建築改建的新劇場演出到倫敦西區(West End)的商業大劇場,都在呈現童話劇製作。別小看它,童話劇演出裡觀眾席的小朋友是足以把劇場樓頂掀開的!!!!
我九月剛搬到我現在家的時候,我房友就跟我說他十一月要回他老家run show,在聖誕童話劇打follow燈,總共53場。過完年他告訴我:「你不能想像run五十三場聖誕劇會讓你自己多厭世。」好吧厭世其實是我自己的解讀但我有發現他覺得有點太多了,他過完年回來給我感覺他老了兩歲。
九月剛到倫敦時,只從一些英國文化解說的youtube影片裡聽過Panto,課堂提到的時候也是一知半解,Matthew(我老師\英國人)跟我房友巴泥(英國人)跟我解釋Panto,他們只提到下面幾個重點:
1.色彩非常豐富(Very Colourful)
2.非常多咆哮(Loads of Shouting)
3.非常瘋狂(Really Crazy)
4.看完後覺得精神疲乏(When you walk out from a Panto you feel EXHAUSTED)
5.一定是改編某個童話故事(Fairy Tale-ISH)
6.一定會有一個演員男扮女裝(a guy performs a female character) 

我聽完說:「就這樣?」
Matthrew跟巴泥都說:「你要自己去看一看。」在說這句話前,他們都有個奇異的停頓。
所以我在極度興奮(?)之下買了很多場童話劇的戲票(花了很多錢,我媽昨天問我12月和1月怎麼刷卡ooooo元)
我看的童話劇們分別是:
1. 睡美人/皇家哈克尼劇場/倫敦 (Sleeping Beauty in Hackney Empire
2. 糖果屋/大路劇場/芬蘭,坦配雷(Hansel and Gretel in La Strada, Tampere, Finland)
3. 美女與巨人浩克/ 米爾地劇場/艾賽克斯 ( Beauty and the Hulk/millfield theatre, Essex
4. 小氣財神與七矮人 /五零三劇場/倫敦 (Scrooge and the Seven Dwarves/ Theatre 503
5. 彼得潘/ 格林威治劇場 (Peter Pan/ Greenwich Theatre
6. 辛度瑞拉/ 倫敦西區雅典娜像(?)劇場 (Cinderella/ London Palladium

這些演出裡我本人最喜歡、不太是真正英式童話劇的一齣----倫敦五零三劇場的「小氣財神七矮人」。這個是來自倫敦惡搞喜劇演出團隊Sleeping Trees的搞笑童話劇,是在只能容納120人左右的五零三劇場演出七週、全數完售的製作。原本我對這演出的文宣沒什麼興趣,拿到的時候收在我房間某處,訪問完我房友巴泥過後兩週,整理房間發現這張文宣...Sleeping Trees...不就是巴泥說的那個超級搞笑的童話劇惡搞劇團嗎!!!!!!火速點入演出售票網頁,竟然只剩兩場沒有完售!!都在一月(當時十二月看到)!其餘全數賣光...一個火速買了他們最終場、一月初某週六下午的演出。
Copyright/ Theatre503 and Sleeping Trees Present SCROOGE AND THE SEVEN DWARVES

看完後覺得活著真的很棒,怎麼可以這麼好笑、這麼好看、這麼感動、讚嘆生命的可能性...!!!!!!他們只有三個演員,要演出小氣財神與七矮人,我原本以為是開玩笑,但他們從一開始就讓觀眾覺得在開玩笑、到後來也真的一團糟,而且真的只有三個人演出所有故事裡的角色,因為只有三個人、連樂手都沒來,他們隨機叫了一個觀眾上去當樂手,那個樂手到演出的最後一段說:「我從去年底拼命練習到現在,買了你們今年所有演出的票,到今天...一月七日!聖誕節都過了!就是一直想要跟你們一起演出!!!」雖然觀眾都知道這樂手是set好的,但到演出最後還是不放過、要強調樂手是觀眾,實在是很sleeping trees。小朋友也看得很開心,他們開的玩笑一點也不髒,也不會刻意要開大人玩笑,真的是很棒很棒的創作團隊,很棒的演出!身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熊如我,只能說,太棒了!英國搞笑之最!我笑到回家路上要橋臉!

copyright - Hansel and Gretel - englanninkielinen näytelmä
另一齣比較特別的就是去芬蘭的那個禮拜,和我芬蘭同學一起去他以前有工作過的劇場看了一個業餘劇團用英文演出的Panto。大家都知道北歐人很奇怪,看Panto時,芬蘭人真的很難取悅。當然,那齣糖果屋本身沒有很好笑,沒有很有趣,用美式英文芬蘭腔演出美式童話劇讓我很疏離,加上芬蘭也沒有童話劇的傳統。這個演出比較像是讓芬蘭觀眾初步了解童話劇:和觀眾互動、丟東西、吼叫、壞人在哪裡~的元素...等,只是大家都不大配合,包含我。

The cast of Sleeping Beauty in Hackney Empires Sleeping Beauty Credit Bob Workman
其餘傳統英式童話劇中我心目中排名最高的就是皇家哈克尼劇院(Hackney Empire)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了!上圖就是所謂的「色彩非常豐富」!!!在童話劇裡,很重要的一點:色彩必須非常鮮豔。這真的夠鮮豔了,眼睛有夠閃,看完除了很疲憊以外,還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什麼?」的幻覺感。我去看這個演出的時候剛好國小生還沒放寒假,我故意挑週五中午十二點的場,後來整個劇場裡都是小朋友!!!全部都是從學校坐遊覽車來、老師帶著全班一起的團體觀眾,全部都12歲以下!!!!演出到一半我已經耳聾了。演出前,一班班遊覽車停在遠處,小朋友穿著制服、或是反光的橘色衣服排隊進入劇場,像這樣:


fufuhuang(@fu_fu_huan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演出中間我耳聾很嚴重,因為小朋友超級瘋狂一直尖叫,演出前十分鐘演員在後台廣播:「演出要開始還剩十分鐘!!!!」全場小朋友歡聲雷動狂尖叫,當然倒數五分鐘、兩分鐘、一分鐘,又再瘋狂不停地尖叫好久,幕開啟的時候更是整個劇場都在震動,我想可能那時候我就耳聾了。有可能是都是小朋友的關係,演員丟的互動、走到台下灑糖果、拿著入場觀眾名單報學校名...等等,大家都很接拍,演出氣氛很良好,除了那些班導師以外的人應該都很開心。坐我附近的班導師幾乎都沒在看戲,他忙著拍照、忙著叫大家坐下、忙著帶想去廁所的小朋友去廁所,真是辛苦。這個演出裡的睡美人最後救了王子(王子才是被救的),劇情很顛覆迪士尼,舞台上不少非白人演員,女主角、噴火龍、壞女巫都是黑人,女主角和壞女巫更是唱功了得的有名音樂劇演員,可能因為演出視點很女性主義,讓這齣戲榮登我的今年傳統Panto之冠!要給小朋友看就更不應該迪士尼,要讓更多倫敦小朋友接觸的演出,就更不能以白人為主。雖然真的從頭到尾都在鬧,看完也是頗滿足,演員們一直cue國小生觀眾們一起唱大家都會唱的流行歌,跳大家都知道很紅的舞。一開始我還拿著這個演出的dm在班上討論,覺得演出dm很醜很不文青,但後來才發現,主視覺完全和主題切合、也符合觀眾需求,就是要很不文青才吸引Panto觀眾。就是下面這張:
Hackney Empire Sleeping Beauty
比較後面排名的就是其餘我看的Panto了,包括西區West End打全部明星招牌的辛度瑞拉,都沒有很好看。London Palladium的Cinderalla我不大喜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開的玩笑都太髒了、小朋友看不懂(我也看不懂/很多英國演藝圈梗),全部重要演員都是白人,舞群有兩個深皮膚的,二十幾個舞者只有兩個...看這個演出讓我深刻感受西區劇場就是給觀光客、有錢人、白人去的,觀眾席、至少我的這區(最便宜),2~3成是觀光客,幾乎沒有黑人觀眾(至少我沒看到)。這個演出裡全部都是電視明星,最有名的就是Pual O'grady跟Julian Clary,其實全部人都很有名,只是我全部都不認識...。我買的票是22.5鎊,看臺最最便宜的票價,倫敦地鐵到處都是他們的廣告,看都看膩了,但為了比較各種Panto,花錢也還是要看一次,就去看了。我有個房友說:「啥!你竟然看到Julian Clary!我房間裡有他的書!!」朱利安是Gay界男神的樣子。看了這個也是上了一課,東西都很華麗,只是有種去劇場看華麗的感覺,觀眾是去劇場看華麗的嗎?至少我不是。

倫敦北區接近艾賽克斯的local劇場(Millfield Theatre)看了美人與巨人浩克,很local,他們邀請了總共40個左右的當地幼兒園~高中生的小朋友演員、舞者參與這個演出,很意外的是,整場超過8成的觀眾都是黑人,當然舞台上的演員、小朋友也有六成以上是黑人。這個演出是這次看最local的panto。他們都講著很重的Essex腔,開著Essex當地的玩笑,跳一些國小國中生很懂的舞。結合了那個劇場自己營運的街舞社成員成果發表的這個演出,很符合當地觀眾需求,這也是我老師說,要看Panto一定要去看很當地的那種,才有趣。
Copyright Millfield Theatre Beauty and the Hulk

格林威治劇場看的彼得潘,我記憶最深的是坐我前面的五歲女童,他爸爸是舞台上的彼得潘!演出前他老爸到指揮+鼓手那邊協調,小女孩就大喊”DAAAD!“我才發現前面坐的那一排好像是他老婆跟小孩跟妹妹之類的,覺得老爸是彼得潘真有趣,在天空飛...但他們開的玩笑也很時事,我也是很不懂...
Copyright Peter Pan Greenwich Theatre
大概就是這樣,原本還想寫一些除此之外的其他聖誕演出的總集,分到下次再說ㄅ~掰ㄅ~希望大家都能來倫敦看聖誕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